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
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
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
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
古代理学家所提倡的“慎思明辨,格物致知”,旨在强调
A.知行合一
B.本心即天理
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D.日积月累与循序渐进
《梁书儒林传序》记载,曹魏开始,“乡里莫或开馆,公卿罕通经术。朝廷大儒,独学而弗肯养众;后生孤陋,拥经而无所讲习。三德六艺,其废久矣”。这表明魏晋时期
A. 儒学出现了危机
B. 崇学风气的衰退
C. 朝廷不重视办学
D. 经学为世人诟病
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亊,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说明董仲舒
A.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 B.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
C.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 D.提高了儒家学说政治地位
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内在的灵魂”。为了扩充人的善性,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方式分别是
A. 王道和民主政治
B. 仁政和道德教育
C. 加强专制和自我节制
D. 实行人治和法治
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A. 新三民主义
B. 毛泽东思想
C. “三个代表”
D. 邓小平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