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后,郑振铎等人认为要“向着德莫克拉西一方面以改造中国的旧社会”。他们也强调其“改造的方法是向下的”,要“把大多数中下级的平民的生活、思想、习俗改造起来”。这说明郑振铎等人
A. 放弃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道路
B. 扩大了宣传科学思想的群体
C. 重新选择了改造中国的武器
D. 继续以西方文化变革中国
有学者认为,新文化运动之所以能够酿成大气,并不只是几个新思潮的“弄潮儿”一呼应的结果。胡适就曾以“逼上梁山”来表达他投身“文学革命”之初的切身感受。这说明
A.特殊的历史条件呼唤了思想觉醒
B.先进的知识分子引领了时代变革
C.先进思想并不为当时民众所接受
D.新文化运动存在过于绝对化倾向
1904年,钱穆进新式小学--无锡荡口镇的国语学校,受到的一大观念冲击就是老师钱伯圭告诉他:《三国演义》等书可勿再读,因为此书开首即云“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说明当时
A. 传统大统观念已经瓦解
B.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C. 推翻清王朝成为社会共识
D. 近代民族国家观念影响中国
严复希望用以进化观为核心的西方理论铲除中国国民劣性的思想土壤,为此他提出要“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尤以“开民智”最为迫切。严复意在强调
A. 自由平等,批判尊孔逆流
B. 适者生存,推翻君主制度
C. 主权在民,确立民主共和
D. 借鉴西学,提高国民素质
《万国公报》是由英美传教士主办的教会刊物。甲午战争前后,该报系统报道战争全程,并在对时局的评论中袒日排俄、抨击清政府腐朽无能、宣扬变法。1896年,其发行量迅速增加,“购阅者大都达官贵介名士商绅”。材料表明当时
A.外媒报道相对客观公正
B.民众爱国意识迅速觉醒
C.教会左右清廷政治变革
D.民族危机推动西学东渐
林则徐在广东禁烟和被贬往新疆期间都曾提出购买、仿造近代军舰的建议。这一举动遭到朝野上下的激烈反对,连道光帝都斥之为“一派胡言”。据此可知当时
A. 林则徐因其建议不合潮流而遭贬黜
B. 夷夏有别的传统心态受到挑战
C. 中体西用的主张未引起统治集团重视
D. 朝野尚未感到西方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