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评论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学术环境不普遍……限于少数私家,而有所谓累世经学…天下仕途渐渐走入一个特殊阶层的手里去”。据此反映了这一时期的选官依据是
A. 门第高低
B. 军功大小
C. 道德和学问
D. 财产多少
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这一举措
A.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
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
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 )
A.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决定 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矛盾激化
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体现了皇帝决策时权力意志
据《周礼》载,周王召见诸侯之时,向其中没有血缘关系的庶姓诸侯,施以合手前推再稍往下动的“土揖”礼;向有姻亲关系的异姓诸侯,施以合手平推的“时揖”礼;向同姓诸侯,施以合手前推再稍向上举的“天揖”礼。材料的现象源于
A.世袭制
B.禅让思想法
C.分封制
D.宗法观念
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你判断,在西周的封国——燕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
A.周天子 B.燕国国君 C.卿大夫 D.士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海国图志》一书这样记述:“……六十卷,何所据?一据前两广总督林尚书所译西夷之《四洲志》,再据历代史志,及明以来岛志,及近日夷图、夷语……”
材料二 “……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
——《曾文正公全集》
材料三 “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此其体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四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请回答:
(1) 根据以上材料,指出它们主张分别是什么?
(2)材料三指出了洋务运动的哪一致命弱点?材料三在学习外国问题上比材料二有什么进步?
(3) 材料四所说的“变官制”是什么意思?它和材料三中的哪一句意思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