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儒家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作出了创造性贡献。阅...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儒家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作出了创造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汉大儒董仲舒建议武帝“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经由董仲舒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汉代儒学……广采了阴阳、墨、名、法、道各家之长的。正是这种容纳、吸收和融会的精神,使儒家学说成为当时社会的指导思想。

——楼宇烈《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

材料二  北宋时期,新儒学思潮的振兴,促使“治学”与“从政”的沟通蔚为风气。以“天下”为胸怀的士大夫们,以“天道”“公议”为旗帜,参与治理国家政事。他们将个人修养与天下国家之兴亡联系起来,将自我道德名节的完善视为最终目标。

——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材料三  王阳明认为“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反对宋儒把知与行看作两事,认为“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阳明学的学术大旨以注重自我,不受传统之藩篱为特色。

——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董仲舒提出的建议。根据材料一回答,汉代儒学为什么能成为当时社会的指导思想?

(2)材料二中“新儒学”是指哪一思想体系?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思想体系具有哪些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王阳明的思想主张;概括阳明学说的特色。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这些儒学家们身上具有哪些优秀品德值得后人学习?

 

 

(1)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原因:吸收诸子百家学说。 (2)思想体系:理学。影响:重视人的道德修养,强调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3)思想主张:致良知;知行合一。特色:倡导个性解放。 (4)品德:兼收并蓄,自强不息;以天下为己任;重视个人道德修养。 【解析】 (1)第一小问,由材料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即可得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结论。第二小问,由材料“汉代儒学.广采了阴阳、墨、名、法、道各家之长”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吸收诸子百家学说。 (2)第一小问,由材料二中的信息“北宋时期”、“新儒学思潮”,即可得出“理学”的结论。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促使‘治学’与‘从政’的沟通蔚为风气”、“他们将个人修养与天下国家之兴亡联系起来,将自我道德名节的完善视为最终目标”,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重视人的道德修养,强调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3)第一小问,由材料 “致吾心良知”,即可得出“致良知”的结论;由材料 “认为‘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即可得出“知行合一”的结论。第二小问,由材料 “以注重自我,不受传统之藩篱为特色”,即可得出“倡导个性解放”的结论。 (4)结合相关所学,可从革故鼎新、自强不息、以天下为己任、崇尚道德修养等角度思考作答。以此可以得出:兼收并蓄,自强不息;以天下为己任;重视个人道德修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宋代是一个经济繁荣,科技创新,思想文化大发展的时代。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

——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二  在唐宋两代,中国的工程师掀起了发明的热潮,中国领引着全世界的科学技术。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三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阶级结构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变化的主要原因及其在文学上的反映。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材料二中“领引着全世界”的宋代科技表现,并概括这些科技对欧洲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

(3)据材料三,分析宋代理学的积极意义。

 

 

查看答案

瞿秋白(1899-1935)在《赤都心史》中写道:“回忆二三月间,我到俄人家里,那冷淡枯寂的生活……现在丰富多了,可是非得有钱不可,市场物价因投机商业之故很不稳。然而大概而论,大多数劳动人民也受许多方便利益——工厂工资大增,废劳动券而令得购买于市场的可能。”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十月革命的胜利

B. 新经济政策的实行

C. 赫鲁晓夫的改革

D.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查看答案

从“中体西用”到“进化论”,再到“阶级斗争论”,反映了中国社会对近代科学文化的理解和选择。这一选择一以贯之的主题是

A. 否定儒家正统思想

B. 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C. 探索国家独立与富强

D. 弘扬科学与理性精神

 

查看答案

1896年,梁启超提出“今之西学,周秦诸子多能道之”;同时期的谭嗣同也认为“西法之博大精深,周密微至,按之《周礼》,往往而合”。据此可知,梁、谭二人

A. 借肯定传统文化向顽固派妥协

B. 传统思想观念仍然根深蒂固

C. 意在以复古手段谋求社会变革

D. 未突破“中体西用”的藩篱

 

查看答案

文革时期,电影《白毛女》经历了很大改编。旧版中,喜儿忍辱负重,对地主阶级抱有一丝幻想;新版中,喜儿虽受尽凌辱,但绝不妥协。旧版中,杨白劳性格懦弱,竟对地主下跪哀求,走投无路之际喝卤水自杀;新版中,杨白劳性格刚烈,敢于反抗,被活活打死。这种改编反映了

A.“双百”方针得到充分贯彻 B.中国文艺创作迎来发展新契机

C.文革时期文艺形式丰富多彩 D.文艺创作受政治环境影响明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