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如图1、图2、图3分别是西汉不同时期侯国分布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据...

如图1、图2、图3分别是西汉不同时期侯国分布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据林小标等《两汉候国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指出图1的侯国类型特征及其形成的政治因素。

(2)比较图1和图2,说明图2反映出西汉政治统治发生了哪些变化。

(3)结合图3说明西汉政治统治出现了什么问题。

 

(1)特征:以功臣侯国为主;因素:刘邦为建立和巩固统治,实行了分封,大封功臣。 (2)侯国数量特别是功臣侯国大量减少,归义侯国数量增加;西汉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国家统一进一步巩固。 (3)恩泽侯国、外戚侯国增多,汉代政治趋于腐败,统治逐渐衰落。 【解析】 (1)特征:据图1中信息可知,汉高祖时期侯国类型有功臣侯、外戚侯、恩泽侯三种,但通过图例对比发现以功臣侯为主。成因:结合所学可从楚汉战争时,刘邦为合力击败项羽,陆续分封了7个异姓诸侯;据所学可知。刘邦建汉后为巩固刘姓天下,又陆续分封同姓子侄为王。 (2)据图1中信息可知,汉高祖时期侯国类型有功臣侯、外戚侯、恩泽侯三种,但通过图例对比发现以功臣侯为主。据图2中信息可知,汉景帝晚期到汉武帝晚期侯国类型中功臣侯数量明显减少,而归义侯也明显增加,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此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结果。 (3)据图3信息可知,侯国类型有功臣侯、外戚侯、恩泽侯,但外戚侯和恩泽侯相比以前增加迅速,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晚期到汉哀帝时期选官制度—察举制发生了变化,选官标准不再是“品德、才能”,已经重视出身门第的现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大批官员的主要来源是科举。唐代已经实行科举,但被门阀贵族操纵,取士很少。北宋初年,科举向文人广泛开放,即使“工商、杂类”及其子弟,只要有“奇才异行”也可应试授官,甚至僧、道有时也可应试。宋太祖时取士较为严格,朝廷下令:考试及第不准对考官称师门或自称门生,以防止形成宗派。进士及第要经过皇帝亲自“殿试”考选,从此成为定制。殿试后并在殿前“唱名”,由皇帝“赐及第”。宋太宗时,录取人数逐渐增多,一科进士可多到三、四百人,诸科多到七、八百人。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二  1384年,朱元璋命礼部制定科举程式,颁行各省,其后遂为定制。规定士子必须先在州县通过预备考试,获得府、州、县学的生员资格之后,才能参加科举考试。正式考试三年一次,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考试内容包括四书义、经义、论、判诏、经史时务策等多项科目,其中最重要的是四书义、经义。

明初科举会试取士中分为南、北两榜分别录取。宣德、正统年间,又分南、北、中卷,“以百人为率,则南取五十五名,北取三十五名,中取十名”。后来,虽在比例上有所增减,但其制不变。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与唐代相比科举取士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代科举取士的特点及原因。

 

查看答案

赵尔巽主编的《清史稿》就“伊犁谈判”评论说:“崇厚擅定俄约,误国甚矣。□□继之,抗议改正。其时国势犹足自申焉。”□□所指的人物应是

A.李鸿章 B.左宗棠 C.曾纪泽 D.刘永福

 

查看答案

20世纪70年代初,苏联《真理报》曾发表权威评论员奥尔基·拉季阿尼的署名文章,称几天前的“中美最高级会晤具有反苏特征”,指责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同北京成交”而牺牲了“越南人民”。中美这次“最高级会晤”(  )

A.确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C.推动中日关系的正常化 D.标志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查看答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广泛应用,化解了中国的外交压力,在历史上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下列关于和平共五项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在周恩来访问印度期间首次提出  ②“互不干涉内政”是其重要内容之一 

③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体现  ④成为20世纪70年代处理中美关系的重要原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查看答案

下面是我国当代的一幅漫画。对漫画主题相关的历史表述,正确的是

A.新中国70年财政收入的源泉所在

B.漫画反映的是我国改革的一次飞跃

C.新中国前30年没有市场商品交易

D.当前我国商品已全部由市场支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