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原来宰相的谋议也演变为议决而不仅是皇帝决策时的参考。”该观点认为三省六部制
A.集体决策、制约皇权 B.分工明确、民主运作
C.分散相权、强化皇权 D.宰相权重、威胁皇权
汉朝初年,境内百姓多以“赵人”、“秦人”、“齐人”、“燕人”、“楚人”等自居。到汉武帝时代,境内的百姓逐渐被称为“汉人”,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也大致形成。这主要是由于
A.中央集权强化了民族认同 B.郡县制度消除了地域差异
C.儒学独尊促成了观念一统 D.官僚政治淡化了宗族亲疏
下图为内蒙古额济纳旗出土的汉简,对简牍上的字体解读正确的是
①始于秦朝②晋代开始盛行③由正书演变而来④字形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汉代一政治家晁错曾说: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地著:定居一地),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该政治家实际是主张
A.崇本抑末、重农贱商 B.推行均田制、安顿流民
C.仁义为本、慎用刑罚 D.奖励耕战、废除井田制
周公东征后,以成王命,把殷旧都及畿辅之地封给文王少子康叔,国号卫;把一部分殷遗民封给纣的庶兄微子启,以存殷祀,国号宋;把奄国的旧地封给周公子伯禽,国号鲁;又封太公望之子于鲁之北,国号齐。卫、宋、鲁、齐分别位于下图中的
A.②⑤③① B.⑤②④③ C.⑤②③④ D.②⑤④③
战国时期,选贤任能是思想家们关注的焦点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尊圣者王,贵贤者霸,敬贤者存;慢贤者亡,古今一也。(荀子)
立君而尊贤,是贤与君争,其乱甚于无君。(慎子)
材料二 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徳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墨子)
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李悝)
(1)指出材料一中两人对“贤”的不同态度,并说明他们目的上的相同之处。
(2)结合商鞅变法,说明材料二反映的选贤任能主张有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