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3、14世纪以来,东西方出现了许多雄伟壮观的建筑,它们承载着不同的设计理念和文...

13、14世纪以来,东西方出现了许多雄伟壮观的建筑,它们承载着不同的设计理念和文化内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293年,佛罗伦萨共和国当局为提升形象委托迪坎比奥设计主教堂,委托书上这样写道:您将建立人类技艺所能想象的最宏伟的最壮丽的大厦,您要把它塑造得无愧于这颗结合了万众一心的公民精神而显得极其伟大的心灵。1296年,教堂开始动工兴建,这座使用白、红、绿三色花岗岩贴面的美丽教堂将文艺复兴时代所推崇的古典、优雅、自由诠释得淋漓尽致,花了175年时间才最终建成。在建造拱顶时,精通罗马古建筑的工匠菲利波·布鲁内列斯基为总建筑师。他仿造罗马万神殿,采用了新颖的“鱼刺式”的建造方式建造了教堂圆顶,将古典艺术与当时科学的完美结合,连教皇也惊叹为“神话一般”,这座穹顶的历史意义在于突破了天主教会把穹顶看作异教庙宇的形制而严加排斥的束缚,因此,它被认为是“文艺复兴的第一朵报春花”。

(1)结合上述材料,概述佛罗伦萨大教堂修建的目的、大圆顶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及历史地位。

材料二 建筑是智慧和文明的结晶,是历史沧桑的见证,更是文化和思想的外现。综观中国的古代建筑,在几千年的历史衍变过程中,深受儒道两家文化的交互影响,无论是宏伟的宫殿、庄严的寺庙、幽静的园林,还是丰富多彩的民宅,都以其独特的形式语言,打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表述出了丰富而深刻的中国传统思想观念。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形式,就是中轴对称。中轴对称原则从汉代至今采用了几千年,逐步形成了中国古代建筑群主要的布局方式,通过建筑中轴线的贯穿作用,达到建筑艺术高度表现的境界。

(2)请你根据《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所学内容,列举具有中轴对称的典型园林建筑和民居各一处。有人把中轴线称为古代中国的“精神轴线”,试结合所学阐述这一观点所赋予的文化内涵。

 

(1)目的:提高共和国声誉和形象;彰显公民精神和人类力量;人文精神:古典艺术与当时科学的完美结合的创新精神;冲破教会专制束缚的反封建精神。历史地位:文艺复兴的第一个标志性建筑,标志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诞生。 (2)颐和园和平遥古城。文化内涵:第一层次从皇权至尊、尊卑有序等角度论述;第二层次再从不偏不倚的中庸思想、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等角度展开阐述;第三层次再从中华民族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民族精神等角度阐述。 【解析】 (1)目的:根据材料一中“建立人类技艺所能想象的最宏伟的最壮丽的大厦,……无愧于这颗结合了万众一心的公民精神而显得极其伟大的心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佛罗伦萨大教堂修建的目的是提高共和国声誉和形象、彰显公民精神和人类力量。人文精神: 根据材料一中“教堂将文艺复兴时代所推崇的古典、优雅、自由诠释得淋漓尽致……这座穹顶的历史意义在于突破了天主教会把穹顶看作异教庙宇的形制而严加排斥的束缚”等信息,可知大圆顶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是将古典艺术与当时科学的完美结合的创新精神,是冲破教会专制束缚的反封建精神。历史地位:根据材料一中它被认为是“文艺复兴的第一朵报春花”等信息,可知历史地位是文艺复兴的第一个标志性建筑,标志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诞生。 (2)典范:根据所学知识,可以颐和园和平遥古城分别作为中轴对称的典型园林建筑和民居。文化内涵:根据材料二中“建筑是智慧和文明的结晶,是历史沧桑的见证,更是文化和思想的外现”,结合所学知识,以故宫等中轴对称的典型建筑为代表,中轴线称为古代中国的“精神轴线”,首先可从古代中国政治、生活的核心内容,即皇权至尊、尊卑有序等说明中国精神的传统内容;再从不偏不倚的中庸思想、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等角度展开阐述;再从传统精神在近现代政治、文化思想等方面的影响入手,说明中华民族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民族精神等所所赋予的文化内涵。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解释是历史学习和历史研究的基本技能,英国的工业革命历来是史学界进行历史解释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探究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的原因,自阿诺德·汤因比以来的学者们一直持续了120年之久。不同时期的历史学家从不同角度对工业革命的发生做了不同解释。一种观点认为,工业革命的发生缘于英国大量的资本积累。更多的学者认为,工来革命的发生是一种连续性的经济活动,是经过漫长的中世纪的积累,步入近代以后,经济、政治、人文达到一定程度后的一种体现。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资本积累的主要方式和途经。并从政治和人文角度简析英国为工业革命发生所创造的条件。

材料二 工业革命后生产能力和经济能力的提高让英国信心大增,不再迷信武力的唯一性和排他性,从中逐渐看到了比武力征服更加经济高效的统治方式:只要开放,以及没有干预,市场霸权就属于……产业优势的一方。另外,只要保持全球交通渠道的畅通,允许货物和资金根据这种优势选择流向,也没有必要对目标市场和货源实行任何行政、军事层面的控制,并且支付由此产生庞大资金和人力成本。

——美·安德鲁·杰克逊《谁丢了美国:英国统治者、美国革命与帝国命运》

材料三 1860年英法通商条约以及后来的英意、英荷、英德等通商条约,相互提供最惠国待遇,放弃贸易歧视,意味着英国自由贸易政策在国际上的胜利。自由贸易政策为经济实力强制国家所采用,为国内成长产业集团所推动,它们是主要受益者。对经济实力薄弱的国家及幼稚产业,却意味着市场被外国占领,它们是主要受害者。因而自由贸易被认为是“强者”的政策。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自由贸易成为英国国策的原因。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评述英国的自由贸易政策。

 

查看答案

在时代的转折关头,总有一些有识志士高瞻远瞩,为社会发展指明方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2年,魏源在《海国图志》中,虽称欧洲各国为“西夷”,但指出不应以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态度来对待这些“夷”:远客之中,有明礼行义,上通天象,下察地理,旁彻物情,贯穿今古者,是瀛寰之奇士,域外之良友,尚可之曰夷狄乎?”

(1)根据材料一概括魏源的主张。结合所学指出《海国图志》写成的国内背景与意义。

材料二  李大钊把马克思主义当做人类客观地观察社会发展历史的工具,力图忠于马克思主义原作,减少世人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解,因此他对唯物史观的介绍是较客观和科学的,他把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放在西方哲学史中加以考察,高度评价了马克思以前的西方历史哲学家对人类认识史的研究成果,指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独特见解。陈独秀对马克思唯物史观的论述是从社会现实斗争的需要出发,是为了从唯物史观说明“人类历史是阶级争斗的历史”,是从阶级斗争说为革命提供理论依据的出发点来解读唯物史观的,……这与他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寻找中国革命的出路不无关系,是中国实用理性精神的具体表现。

——杜毅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探索-李大钊、陈独秀比较》

(2)根据材料二指出李大钊与陈独秀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方面侧重点的不同。联系五四运动前后史实分析新文化运动后期先进知识分子将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革命理论指南的重要原因。

材料三  “首先是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大家认为进行这个争论很有必要,意义很大。从争论的情况来看,越看越重要。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判断改革开放姓“社”姓“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阅读材料三中两段文字,指出分别出自于邓小平哪两次讲话?结合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说明邓小平的这两次讲话被称为“宣言书”的原因。结合材料用一句话评价邓小平。

 

查看答案

下图是1976年和2017年世界主要国家GDP排名情况表,从图一至图二的变化

A.体现世界格局一超多强的局面暂时难以改变

B.体现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

C.体现当今世界朝着经济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

D.体现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已不可逆转

 

查看答案

它描绘的对象是自然清新生动的客观事物,着重把握色彩的冷暖变化和相互作用,把变幻不居的光色效果记录下来,留下瞬间的永恒图像。凸现这种绘画手法的作品是

①《自由引导人民》  ②《日出·印象》  ③《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④凡·高《向日葵》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美国某一时期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包括①大幅度减税  ②大力压缩计划中的非国防开支  ③减缓和稳住货币增长速度,促进通货膨胀的下降  ④大大减少政府管制  ⑤减少政府开支,使联邦预算达到平衡。这一时期是

A.罗斯福总统时期 B.尼克松总统时期

C.里根总统时期 D.克林顿总统时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