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年,孙宝碹在《忘山庐日记》中写道:“日本学校章程,首列修身一科,可知身之不可不修也,明也。我国古圣贤所发之理,实与欧洲哲学家之语相通也。顾我国有种讲道学者,专治修身之学,修身而外无学,所以但成一乡党自好之人,而无益于天下。”据此分析,该思想主张
A.强调中国要全面学习日本 B.延续了中体西用的观念
C.推动中国教育近代化起步 D.全盘否定中国修身之学
康熙二十三年(1684)开海贸易后,允许五百石以下船只进行贸易;康熙四十七年“禁商贩米出洋”;康熙五十六年规定出洋贸易“三年不归,不准再回原籍”;五十九年规定:“沿海各省出洋商船,炮械军器概行禁止携带”。材料反映康熙年间
A.坚持“闭关锁国”政策 B.“海禁”趋向松弛
C.官府垄断对外贸易 D.逐渐走向对外开放
明朝初年,政府把工匠分为轮班工匠和住坐工匠两种。轮班指各地的工匠轮流赴京服役,以三年为一班,期限三个月,役毕回家;住坐指工匠每月上十天工,其余时间可自由支配。这一举措
A.解除了对工匠的人身控制 B.体现了民营手工业主导地位
C.体现了赋役制度重大变革 D.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需求
朱熹曾说:“天地中间,上是天,下是地,中间有许多日月星辰、山川草木、人物禽兽,此皆形而下之器也。然这形而下之器之中,便各自有个道理,此便是形而上之道。所谓格物,便是要就这形而下之器,穷得那形而上之道理而已。”这表明朱熹的思想
A.具有唯物主义色彩 B.实现了儒学的思辨化
C.体现了经世致用思想 D.包含一定的科学因素
南朝时,中书省代皇帝草拟诏敕,号称典掌机密,其长官中书监、中书令及副职中书侍郎多由宗室亲王和门阀士族担任,虽“清贵华重”,但“无事任”。中书省事务实际上由出身不高、职级更低的中书通事舍人主持,故有“舍人省”之说。这一现象说明当时
A.三省体制已初步形成 B.士族政治日渐式微
C.统治者力图加强集权 D.中央机构陷入混乱
据《史记》记载,汉武帝时,只要有学问或有艺能,没有门第身份的限制,朝廷选官不拘一格,唯才是举。朝廷的这种做法
A.提升了社会文化水平 B.阻碍了世家子弟入仕
C.展现了积极进取风貌 D.奠定了汉代盛世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