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没有宪政就没有民主。”宪政是西方政治传统的精髓,是当今世界政治文明的标志。英法美德四国现代宪政的确立过程及其立宪道路、模式上具有不同的特点。我国宪法学家李步云认为:“宪政是国家根据一部充分体现现代文明的宪法进行治理,以实现最广泛的人权为目的的一种政治制度。”中国的“立宪”工作,源于清末,然而只是昙花一现。孙中山先生曾说:“有文宪法,是美国最好;无文宪法,是英国最好。英(国)是不能学的,美(国)是不必学的。”在制定《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时,宋教仁一再要求采用责任内阁制,但南京临时政府未予理睬,采取了总统制。此后颁布的《临时约法》却又将已经开始实施运作的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
——摘编自谢居福《中华民国宪政史研究》
结合材料与中外历史的相关事实,围绕“宪政设想与实践”。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给论题进行简要的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定的一个具体的论题,阐述须有具体的史实依据)
对外贸易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途径。近代以来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从雏形到最终形成,极大促进了世界各地近代化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纵观明朝的海外贸易政策,可以说是限制、防范多于鼓励、支持。早期的朝贡贸易偏重政治利益。中期以后,外国货品免税政策虽然改为按比例征税,倭寇问题变得日益严重,由于不堪滋扰,明朝的对外政策趋于保守。……到了隆庆、万历年间再度开海以后,外国商船来华已不受限制,基本是往来自由,只要按比例纳税后便可入市交易。由于来华外商必须通过官牙行的中介才能进行买卖,不可以与民间商人直接交易,因此这还并不是真正的自由贸易。……明朝末年,口岸的执法官员在贸易过程中恣意抽税,对中外贸易的正常发展造成了极大的损害。民间私人海外贸易的开放也只是在禁而不止的情况下采取的被迫措施,并且限制颇多,根本谈不上支持和鼓励。这与当时西方国家的做法是截然不同的。
——摘编自刘隽永《明清两朝保守主义的海外贸易政策》
材料二 马尼拉(菲律宾)大帆船贸易是指1565 -1815年西班牙殖民地墨西哥与菲律宾之间的垄断贸易。西班牙人致力发展对中国的贸易,(中国商人先把商品卖到马尼拉)他们把中国商品从菲律宾运往墨西哥。马尼拉大帆船运来了中国的生丝、绸缎,它们质量精美、价格低廉。1600年,西班牙当局对当地的养蚕业加以限制,断绝了本地蚕丝的供应,源源不断输入的中国生丝,成为墨西哥工厂的原料,遍销西班牙本土及其殖民地,深受欢迎。……18世纪,垄断性的大帆船贸易走向衰落,1815年西班牙国王废除此项贸易。
——摘编自樊树志《晚明大变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对外贸易的特征并分析其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明朝对外贸易相比,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有何不同。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对外贸易的意义。
美国伊恩·布雷默指出,在这个充满不测事件的世界中,由谁来主导就很重要。但是2016年间……世界正处在“零国集团”(G- zero)时代:在这个时代,谁也没有能力使棋盘上形成力量平衡的格局。材料旨在强调
A.世界的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B.经济全球化趋势向纵深发展
C.美国已丧失对世界的控制权 D.政治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勃列日涅夫在位的18年是苏联历史中最稳定的时期,在当今对其的评价中,有人持“肯定论”,也有人持“否定论”。但是随着学术界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多的以一种整体性的视角来看待,认为这是苏联由盛转衰的历史拐点。由此可知,有关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评价
A.史学界争议很大 B.阶级立场不同
C.难以统一标准 D.日趋全面客观
通过观察下图反映的历史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计划经济体制有相对优势 B.经济危机对英国的破坏最小
C.美苏之间的矛盾逐步激化 D.美国经济霸主地位难以动摇
1920年6月,英国工党秘书布克斯顿访问俄国后,在报告中写道:农民赞成革命,而现在苏维埃政府又是革命的代表。他们也抱怨它,咒骂它,但是当有机会推翻它时,他们又说“不”。由此可知当时
A.英国工党全力支持俄国新政权 B.苏维埃政府缺乏群众基础
C.农民为政权巩固做出了贡献 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