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学校》中指出,学校既是教育机构,还是权衡利弊的场所。针对当时的社会问题,学校应“小则纠绳,大则伐鼓号于众”。这表明黄宗羲
A. 主张建立权力制衡机制
B. 注重发挥社会舆论的作用
C. 已经具有近代民权意识
D. 认为学校应培养实用人才
王学(王即王阳明)在明中后期广泛传播,其中“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的命题,不仅给士大夫大开眼界,也受到庶民百姓的欢迎。这表明王学
A. 冲击了封建伦理纲常
B. 倡导民主、自由和平等
C. 成为明清的主流思想
D. 有利于个体意识的觉醒
康熙称赞他说“文章言谈之中,全是天地之正气、宇宙之大道。朕读其书,察其理。非此不能知天人相与之奥,非此不能治万邦于衽席,非此不能仁心仁政施于天下,非此不能内外为一家。”康熙称赞的“他”指的是
A.孔子
B.荀子
C.董仲舒
D.朱熹
宋明理学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修齐治平”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 )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规范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C.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董仲舒认为,天是宇宙间的最高主宰,“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因而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董仲舒这一思想
A. 否定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B. 确立了儒法合流的治国方略
C. 神化皇权并力图使之受制约
D. 使神权与王权开始走向结合
下表为西汉丞相出身表
出身 | 前期 | 中期 | 后期 |
功臣 | 10 | 3 | 0 |
功臣子 | 3 | 5 | 0 |
外戚宗室 | 0 | 3 | 1 |
掾史文吏 | 0 | 8 | 2 |
经学之士 | 0 | 1 | 10 |
这反映出西汉时期( )
A. 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加强 B. 丞相权力逐渐被削弱
C. 外戚干政导致社会衰弱 D. 儒学政治影响力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