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体现了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某一学派的思想...

“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体现了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某一学派的思想与主张。这一学派是

A.关注民生的儒家 B.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 C.主张节俭的墨家 D.“无为而治”的道家

 

A 【解析】 依据材料可知人民的忧愁,就是我想的,人民所想的,就是我应该去做的,这反映了一种关注民生的思想,这与儒家思想主张相符,故正确答案为A;改革在材料中没有具体的体现,故排除B;材料中未体现节俭的含义,故C错误;道家的无为而治的思想,在材料中找不到对应点,故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诸子百家中,他们主张“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这学派是(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司马相如(前179~前118)字长卿,蜀郡成都人,少好读书,因仰慕蔺相如而自名。汉景帝时入皇宫为郎,后辞官,游于梁王封国,作《子虚赋》颂梁国之盛而含讽谏之意。汉武帝即位后,因得读《子虚赋》而喜之,召相如入京,侍于左右。相如曾奉命安抚西南,使“邛、筰、冉駹、斯榆之君皆请为内臣”。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述天子音乐活动场景:“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歌颂了国家的强盛和天子的威严,宣扬了大一统中央王朝无可比拟的气魄和声威。他的散体大赋叙事夸张,铺陈物象,句式整齐,文辞华丽,气势磅礴。时人赞曰:“长卿赋不似从人间来,其神化所至邪。”

——据《史记》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司马相如的历史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司马相如取得文学成就的原因。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蒋介石信心大增,表示抗战到底,并建议各友邦成立军事同盟。美、英、中等国相继对日、德、意宣战。同月,美、英两国首脑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商讨在远东设立中国战区,包括中国、泰国、越南等地区,由蒋介石担任最高统帅。1942年1月1日,由中、英、美、苏四国领衔的26个反法西斯国家,签署了对德、意、日共同采取行动的《联合国家宣言》,规定:签字国保证运用军事和经济的全部资源,打击共同敌人;相互合作,不得与任何敌人单独媾和,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同月,中国战区统帅部成立。中国以多年独立抗日所显示的伟大力量,赢得了世界大国的地位。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设立中国战区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战区设立的意义。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日本明治政府成立后,推行“四民平等”,中下级武士被列为士族,并在士族中占绝大多数。给士族支出的俸禄占政府财政收入的25%以上,政府负担沉重,多次采取措施进行改革,最终以30年期公债的形式,一次性解决。许多士族将所得公债债券投入到经济领域,但多因不善经营而失败,急剧没落,生活艰难,对政府极度不满。1877年,明治维新的功臣西乡隆盛在多数士族的拥戴下,发动了大规模武装叛乱,对政府构成严重威胁。政府派兵镇压,史称“西南战争”。战争历时8个月,以政府的胜利而结束。武士阶级逐渐消亡。

——摘编自(日)坂本太郎《日本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下级武士在明治维新前期和后期的作用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治政府在“西南战争”中取胜的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注:“自然进程”是指人与自然的互动;“人文进程”是指文明与文明、人群与人群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有史以来,人们试图以各种方式认识历史。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对19和20世纪世界历史的认识,对此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