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论史,气势恢弘,虽于上下千余年中自由出入,但从不任意评说;王夫之论史,充分考虑历史背景,不执一概而论。如论西域时,他认为汉和唐历史背景不同,导致西域地位在这两个朝代的差异。材料表明王夫之
A.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史学意识 B.擅长品评历史事件
C.评史侧重历史事件之间的不同 D.熟悉西域地区历史
李贽反对把孔子的言论绝对化和盲目迷信,在佛寺生活期间,他谈经读佛供奉孔子,由此可见,李贽并未绝对否定孔子及其思想。这在当时
A. 奠定了近代民主思想的基础
B. 背离了儒家的思想
C. 开启了经世致用之风
D. 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
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这样评价李贽,“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社会环境”:儒学家提倡“天下为公” B.“个人理智”: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C.“廉洁诚信”:反对正统思想是“万世至论” D.“形成丛林”:儒家思想成为传统文化主流
明代理学家王阳明提出“致良知”学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A.圣人独有的道德 B.人与生俱来的善性 C.后天获得的认知 D.外部世界的价值观
汉代《氾胜之书》记载小麦选种“择穗大强者”;北朝《齐民要术》记载利用不同种的树木进行嫁接来提高果树结实和改良品质;南宋《农书》记载种桑“择美桑种椹”,“唯取中间一截”,“以种即其干强实,其叶肥厚”。这说明我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A.形成了系统的科学体系 B.局限在农业生产领域 C.推动了近代进化论产生 D.注重生产经验的总结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这种艺术形式产生的社会根源是
A.市民阶层壮大
B.农民娱乐的需求
C.文人士大夫的雅好
D.宫廷贵族的消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