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1949~1965年我国经济发展的三个恢复和增长期
| 1949~1952年 | 1953~1957年 | 1963~1965年 |
工业 | 36% | 19.2% | 7.9% |
农业 | 14% | 4.5% | 11.1% |
出现表所述现象的共同原因是
A.利用市场调节手段
B.改变了所有制结构
C.改善经济结构比例
D.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制定第一部宪法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分层次的讨论方式:精英讨论和大众讨论;文字改革中,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知识分子进行了平等充分的协商,甚至改变自己拼音文字的价值偏好,采取汉语拼音方案。这些立体式协商民主模式
A.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模式
B.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主
C.表明政协制度正式确立
D.确立了政权组织原则
《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记载:“1928年,国民政府修改了过去的单一税率,改为十二级税率,最高关税为50%;后又改为十四级税率,最高关税增至80%。”这一措施体现
A.关税自主运动的完成
B.对国际市场秩序维护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效果
D.国民政府发挥经济职能
1872年,李鸿章设立轮船招商局。1875年,轮船招商局架设了由中国人自己架设的第一条专用电话线。1882年,轮船招商局投资中国近代最早的大型煤矿开采企业开平矿务局。这表明轮船招商局
A. 刺激了民族工业产生
B. 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
C. 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D. 实现了实业救国的理念
晚清出口贸易以茶叶为首位。其中,红茶输英,绿茶输美,茶砖输俄。后来,由于日本、印度、锡兰茶的输出,华茶在世界茶叶出口中所占比重逐渐降低,大豆则成为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这一变化说明
A.列强对华政治经济侵略频繁
B.晚清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C.中国卷入世界市场程度加深
D.晚清经济结构变化明显
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曾表明抗战不是一年半载可以了结之事,必须“抱定三年五年如一日的精神……铲除短期得失之念,不致因小胜而浮,因小败而丧气”。“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城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这段话主要说明
A. 国民党承认中共政权的合法性
B. 国民党认识到人民抗战力量的重要性
C. 抗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战
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