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国近代现史上,有两次对外开放。一次是鸦片战争之后的开放,一次是1979年以后的...

中国近代现史上,有两次对外开放。一次是鸦片战争之后的开放,一次是1979年以后的开放。两次对外开放的共同之处是

A.都是中国积极、主动的融入世界的行为

B.都有由东南沿海向政治中心地区发展的趋势

C.都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进步

D.都主要体现世界经济发展对中国的要求

 

B 【解析】 题干中所述两次对外开放分别是1840年和1979年的开放,第一次是被动的开放,第二次是主动的开放,故A项错误。第一次先是五口通商,天津开放则在北京条约之后。第二次开放先是广东福建,1992年才有环渤海地区开放,故B项正确。中国近代的对外开放虽然促进中国的近代化,但是对中国社会的负面影响是主流,C项错误。第一次是世界对中国的要求。而改革开放更多地体现中国对世界的要求,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美国经济学家弗农拉坦曾提出“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经济规律,指的是现行制度的变更与替代,或者新制度的创设,是由个人或一群人,在响应获利机会时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的。与这一理论相符合的是

A. 人民公社化运动

B. 城市经济体制的大变革

C. 开展大跃进运动

D. 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推行

 

查看答案

上海作为新中国最大的经济城市,占据工业总产量的20%,在一五计划中得到全国投资的2.5%;到1957年,25万工人迁出上海到全国各地。上述现象集中反映了

A.上海经济地位的下降

B.上海对国家经济建设的贡献巨大

C.计划经济体制的优势

D.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局面得以改变

 

查看答案

1957年9月14日(中共中央关于做好农业合作社生产管理工作的指示》中明确提出:在农村实行包工、包产、包财物和超产奖励的“三包一奖”制,要求生产队在生产管理中建立集体和个人相结合的生产责任制,以期建立严格的田间管理制度。这一做法

A.意在局部调整农业生产关系

B.说明包产到户初见端倪

C.意在解决市场物资缺乏问题

D.推动了人民公社化建设

 

查看答案

下表1949~1965年我国经济发展的三个恢复和增长期

 

 

1949~1952年

1953~1957年

1963~1965年

工业

36%

19.2%

7.9%

农业

14%

4.5%

11.1%

 

 

出现表所述现象的共同原因是

A.利用市场调节手段

B.改变了所有制结构

C.改善经济结构比例

D.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查看答案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制定第一部宪法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分层次的讨论方式:精英讨论和大众讨论;文字改革中,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知识分子进行了平等充分的协商,甚至改变自己拼音文字的价值偏好,采取汉语拼音方案。这些立体式协商民主模式

A.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模式

B.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主

C.表明政协制度正式确立

D.确立了政权组织原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