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7年,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是中等阶级(小工业家、小商人、学者、医生)的运动,而共产主义是工人阶级的运动”,虽然马克思、恩格斯把他们的理论称为共产主义,但是他们并没有放弃社会主义的名称。这反映出马克思和恩格斯
A.调整了工人阶级的革命对象
B.认为“社会主义”目标也是共产主义
C.有联合中等阶级革命的要求
D.还未区分“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
武昌起义胜利后,当时有《越风》杂志载文说:“不剪发不算革命,并且也不算时髦,走不进大衙门去说话,走不进学堂去读书。”1911年,上海军政府命令“凡我同胞,一律剪发,除去胡毛,重振汉室”。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这是源于南京临时政府的“剪辫易服”政策
B.辛亥革命后社会生活习俗发生根本变化
C.剪发与否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
D.时局变革推动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对工商业政策作出新的规定:“要用比过去宽大的政策对待民族工商业资本家,在双方有利的条件下,欢迎他们到苏维埃人民共和国领土内投资,开设工厂与商店,保护他们生命财产之安全,尽可能的降低租税条件,以发展中国的经济。”中共改变工商业政策主要基于
A. 中国民主革命性质开始改变
B. 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
C. 巩固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 发展抗日根据地经济的需求
15世纪末16世纪初,罗马教会加强了对德意志的掠夺。罗马教廷每年从德意志搜刮的财富达到30万古尔登(货币单位),相当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每年税收额的20倍。德意志成为教会榨取最严重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A.德意志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B.教会是德意志最大的封建主
C.德意志社会各种矛盾的激化
D.德意志缺乏统一的中央集权
“希腊民主城邦的宪政决定了普通公民具有在公共场合发言的能力,以这种能力对于任何人都是不可少的……要学会如何辩论,这就要求有一种较高层次的教育。”这表明古希腊城邦的民主宪政
A.有利提高公民的素养
B.推动自由观念的形成
C.提了公民参致积极性
D.促进希腊工商业的发展
在古希腊世界城邦争霸一直是主旋律,但其中还蕴藏着某种走向更大规模的希腊国家的要求,如以提洛同盟为基础的“雅典帝国”的建立就可以看作是一次使希腊走向统一的尝试,但历史上却最终没有出现“希腊帝国”,造成这种结局的主要原因是
A. 海洋文明和商业的发展
B. 泛希腊主义思想的制约
C. 社会和阶级矛盾的激化
D. 城邦本位主义观念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