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抗日战争是百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抗日战争是百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2019年是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4周年

材料一: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

——1936年12月毛泽东作《祭黄帝陵》文

材料二:敌人见狡猾惯技已不生效,乃于七月七日凌晨五时向我宛平守军开始攻击。……于是所谓“七七“事变的卢沟桥事件,便这样的扩大了。而中国人民抗战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也就这样揭开了。

——蒋星德《冯治安将军关于“七七”事变的回忆》

材料三: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毛泽东所说的“救国良方”是什么?说明其得以实现的根本原因。

(2)材料二中的“七七”事变发生于哪一年?它标志着中国的抗战进入怎样的阶段?

(3)根据材料三,归纳中国抗战的特点。分别举出国共两党军队抗击日军取得重大胜利的一个战例。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

 

(1)“救国良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原因: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2)时间:1937年。阶段:全面抗战(或全民族抗战) (3)特点:国共两党合作抗日;两大战场相互配合。 战例:国民党的台儿庄战役;共产党的百团大战(或平型关大捷) (4)意义:近代中国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 【解析】 (1)救国良方:根据材料一中“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所说的 “救国良方”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根本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实现的根本原因在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2)时间: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七七”事变发生1937年。阶段: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七七事变的发生,标志着中国的抗战进入全面抗战(即全民族抗战)的阶段。 (3)特点:根据材料三中“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抗战是国共两党合作抗日;两大战场相互配合等特点。战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共两党军队抗击日军取得重大胜利有国民党的台儿庄战役;共产党的百团大战(或平型关大捷)等。 (4)意义:根据以上三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近代反侵略斗争和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影响等方面分析其历史意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每个国家基于自己的历史和现实,其政治制度必然会有自己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优于他人担任公职,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对英国人来说,除了怀旧意义之外,王室还是日不落帝国的民族象征。从撒切尔到梅杰再到布莱尔,政府可以更迭,但是“正统”的王室却只有一个。在欧盟日益一体化的过程中,王室的存在,对于保持英国独立的“民族身份”将更加不可或缺。此外,王室也是政府最好的外交官之一。

——瞭望东方周刊《与各国王室一同进入2005乃至2025》

材料三:(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者们在热切希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性要素应运而生。这些制度性要素主要就是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亦即通过各州与联邦政府的分权……,来实现各种政治权力之间的全面制衡,以防止任何一个政治势力单独控制全国的政治生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四:“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德意志帝国宪法》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国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概括英国代议制民主制度的主要特点。

(3)据材料三概括美国联邦制所体现的权力结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是如何通过“各州与联邦政府的分权”来实现政治权力的制衡的?

(4)从君主的权力方面谈谈材料二和材料四反映的政治体制有何不同,联系两国政治体制确立的背景分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

    材料一  秦以前的中国,只可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直到秦汉,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而其所辖的各地方,也已经不是封建性的诸侯列国并存,而是紧密隶属于中央的郡县制度的行政区分了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是就某项议案展开辩论。雅典人认为,繁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

材料三:议事会成员经抽签选举产生,名额根据每个基层行政单位的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

材料四:各法庭审理的案件是通过抽签选定的,各庭的房间、法庭主持人、水时计监督人、监票人的产生,也由抽签决定,其责任是一次性的,下次开庭需再次抽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的核心观点:秦汉时期中国才有了正式的统一政府.请运用史实加以说明。

(2)材料二、三、四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雅典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证民主制正常运作?雅典的民主又有什么缺陷?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困平城,病流矢,陵迟不救者三代。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三  元朝把今冀、晋、鲁地区称“腹里”,不设行省。中书省也称都里,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四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

(1)依据材料一,指出分封制和郡县制在地方官员的产生方面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二,谈谈汉代中央集权曾经一度遭削弱的制度原因,并指出作者推崇的地方制度名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今冀、晋、鲁地区在元朝时期由哪一机构管辖。据材料归纳元朝实行行省制的原因。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说明军机处职能和影响。

 

查看答案

据《明史》记载:洪武十七年铸铁牌。文曰:“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置宫门中。《明太祖实录》中却无洪武十七年铸造铁牌的记录。万历十二年,御史谭希思上奏疏,奏请万历皇帝杜绝宦官干政,仿照祖宗故事恢复铁牌。万历皇帝认为在本朝的典章制度内没有记载该制度,谭希思的奏疏不足信。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明史》是正史,记载的内容应该最为可信

B.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

C.《明太祖实录》的记载比《明史》 更为可信

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查看答案

马克思说:(德意志帝国实质上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马克思的观点反映了德意志帝国政治制度的典型特点是

A.人民是实,君主是虚

B.议会是实,司法是虚

C.君主是虚,立宪是实

D.君主是实,立宪是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