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经济政策是左右国家发展关键的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但1433年中国...

经济政策是左右国家发展关键的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但1433年中国的远征(郑和下西洋)是这条航线的最后一次,3年以后一项皇帝诏书禁止建造海船……诚然这项决定有一种似乎有理的原因。帝国北部边疆再次遭受蒙古人的威胁,把军事资源集中到这个比较脆弱的地区或许是谨慎的。在这种情况下,一支强大的海军是一种耗费巨大的奢侈……中国倒退的关健因素是信孔子学说的官员们的保守性。这一保守性在明朝时期因对蒙古人早先强加给他们的变化不满而加强了,所有重要官吏都关心维护和恢复过去,而不是基于海外扩张和贸易的更光辉的未来。根据孔子学说的行为准则,战争是一种可悲的活动,而军队只有在担心蛮族入侵或内乱时才有必要。达官贵人对军队(和海军)的厌恶伴随着对商人的疑虑。私人资本的积累、贱买贵卖的做法、暴发户商人的铺张阔气,都冒犯了这些权贵士大夫……同样禁止海外贸易和海洋渔业,更消除了刺激经济持续发展的另一潜在因素。

                                               ——(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二  1914年时的欧洲霸权不仅在广度上,而且在深度上也是前所未有的:这一点能从欧洲所实行的经济控制中察觉出来。欧洲已变成世界的银行,为建造横穿欧洲大陆的铁路、开凿沟通海洋的运河、开发矿山、建立种植园提供所需的资金,欧洲不仅成了世界的银行,而且已成为世界的工业工场。1870年,欧洲的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64.7%。……欧洲资本和技术大量输出的结果是全球经济空前统一:到1914年时,除了在全球陆地上架设了庞大的电报和电话线路网外,已有总吨位为5000万吨的3万多艘船只货物往返于世界各地。几条运河的开凿便利了世界贸易,几条横贯大陆的铁路建成打开了诸大陆经济开发的大门……诸大陆这一经济上的一体化导致了全球生产率的惊人发展。1860年至1913年间,世界工业产量至少增加了6倍,1851年至1913年间,世界贸易额增加了12倍。正如所预料的那样,欧洲在这一经济腾飞中得益最多……据估计。1800年,欧洲宗主国的人均收入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地区人均收入的差距大约是3:1,而到1914年时这一差距则增加到约7:1。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朝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政策的消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欧洲霸权在广度、深度上的表现。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经济一体化实现的手段。

 

(1)原因:重视陆上防御、认为海军耗费巨大;孔子学说的的保守性,在外患严重形势下得以泛滥;小农经济和传统文化对和平的需求;达官贵人对军队的厌恶;统治者对商人和私人资本的疑虑(任意4 点) 消极影响:海禁政策的推行,使中国处于闭关锁国的状态下,延缓了中国的发展步伐,海禁政策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也使得中国社会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 (2)表现:是世界市场的中心,对全球实行“经济控制”;成了“世界的银行”,具有金融中心地位;工业指标领先,成为世界的“工业工场”;人均收入领先,民富国强;在经济一体化中占主导地位; 实现手段:国际贸易;殖民主义;资本和技术大量的输出; 【解析】 (1)根据“把军事资源集中到这个比较脆弱的地区或许是谨慎的。在这种情况下,一支强大的海军是一种耗费巨大的奢侈”、“信孔子学说的官员们的保守性”、“同样禁止海外贸易和海洋渔业,更消除了刺激经济持续发展的另一潜在因素”等内容可概括总结明朝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消极影响结合所学可从延缓发展步伐、扼杀对外贸易发展和导致中国保守与封闭的角度进行作答。 (2)根据“欧洲不仅成了世界的银行,而且已成为世界的工业工场”、“欧洲资本和技术大量输出的结果是全球经济空前统一”等内容可知欧洲霸权在广度、深度上的表现主要体现为是世界市场的中心、对全球实行“经济控制”,成为“世界的银行”,具有金融中心的地位,工业指标领先,成为“世界工场”,人均收入领先,经济一体化中占据主导地位等。实现的手段结合所学可知主要是通过国际贸易、殖民主义、资本和技术的大量输出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世纪50年代一80年代,新加坡、韩国、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为实现“工业化”,先后选择进口替代―出口替代―高级进口替代的工业化战略,实现较快发展,被称为亚洲“四小龙”,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下列有关亚洲“四小龙”发展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A.因分享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繁荣而有较好基础

B.自然资源、市场、地理位置等发展经济的条件优越

C.主要得益于第三次技术革命中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

D.抓住机遇并结合本地区情况不断调整经济发展战略

 

查看答案

1948年,为配合马歇尔计划的实施,美国成立了包含16个西欧国家和德国3个占领区的欧洲经济合作组织;为抗衡马歇尔计划,苏联推出了莫洛托夫计划,又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为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提供经济援助。上述现象表明

A.冷战对欧洲经济发展既促进又阻碍

B.美苏争霸加剧了欧洲分裂与对峙

C.美苏借援助扩展其政治经济制度

D.欧洲一体化危及到各国独立自主

 

查看答案

1934年6月12日,国会通过《互惠贸易协定法》,允许总统对凡是同意对美国降低关税的国家降低关税。到1937年,美国已和16个国家达成了降低关税的协定。美国这一举措

A.表明政府放弃了对经济的干预

B.继续坚持原有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C.造成经济危机向世界范围扩大

D.试图通过对外贸易缓解经济危机

 

查看答案

20世纪30年代,美国政府实施联邦艺术计划,成千上万的艺术家参与了进来。这不同于纯粹的单向施舍,正如雕塑家格曾·博格勒姆说,“公家的援助从冷漠的事务变成了对人有益,……除了振奋精神之外,还带来了长久性物质利益。”艺术家的感慨,主要源于政府

A.全面推行以工代赈

B.关注民众艺术需求

C.对失业者提供紧急救济金

D.以立法形式调整劳资关系

 

查看答案

19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英国内阁权力的扩张,“当内阁的意见提交给国王和议会时,就像一个人的意见一样”。这表明

A.议会民主制遭到破坏

B.内阁权力独立性增强

C.国家权力重心已转移

D.责任内阁制基本形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