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王阳明指出:“良知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

王阳明指出:“良知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致良知”也就意味着在自觉的伦理行为中,去证实、肯定和扩展人的存在。王阳明的思想

A.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范畴

B.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

C.主张通过外在的规范维护秩序

D.突出个体道德的自我意识

 

D 【解析】 “致良知”即在自觉的伦理行为中,肯定人的存在,强调的是伦理的意志自觉原则,极大地突出了个体的历史责任感以及道德的自我意识,故D项正确。王阳明心学强调人的主体性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故A项错误。王阳明心学的“知行合一”是强调道德的自觉性和主宰性,不是指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故B项错误。 “主张通过外在的规范维护秩序”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C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诺贝尔奖于1901年首次颁发,建立之初分设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奖项,授予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1968年,瑞典国家银行在成立300周年之际,增设诺贝尔经济学奖,1969年首次颁发。2012年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2015年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1-2016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国籍统计(截取)

序号

国籍

物理

化学

生理或医学

经济

文学

合计

1

美国

94

70

95

54

9

322

2

英国

24

25

30

7

11

97

3

德国

22

28

17

1

8

76

4

法国

13

8

10

2

15

48

5

瑞典

4

5

8

2

8

27

6

俄罗斯

9

1

2

2

5

19

7

瑞士

3

6

6

 

2

17

8

日本

13

6

3

 

2

24

9

荷兰

8

3

2

1

 

14

10

意大利

3

1

3

1

6

14

······

······

42

中国

 

 

1

 

1

2

43

印度

1

 

 

 

 

1

44

巴基斯坦

1

 

 

 

 

1

 

合计

204

178

205

72

113

772

 

 

——(以获奖时国籍为准,双重国籍者以出生地所在国为准)

请根据上述表格中的信息,从中提炼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外交时代:弱国有外交”:变局观取代夷夏观,海防外交取代塞防外交成为中国外交的重中之重,“外需和戎,内需变法”成为救国之策,……中国既蒙受了刻骨铭心的国耻,外交上也实现了重大转型。

——袁南生《从鞠躬到握手:中国千年外交的历史轨迹》

材料二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在对外政策上尝试以日本为外交中心谋求与日本建立一种稳定的合作关系;1928年日本制造济南事件后,国民政府奉行联美制日政策,借助英美制衡日本在中国的扩张;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国民政府在事变初期实行不抵抗政策。……1935年后,日本提出旨在全面控制中国的“广田三原则”,并积极策动华北事变。在这种形势国民政府的对日政策趋向强硬,抗日的外交政策初步形成。

一臧永祥《南京国民政府对日政策探析》

(1)分析中国由夷务外交向洋务外交转变的主要原因,晚清时期有哪些事件体现了其“外需和戎,内需变法”的?

(2)据材料二,概括南京国民政府对日外交政策的改变。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

 

查看答案

经济政策是左右国家发展关键的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但1433年中国的远征(郑和下西洋)是这条航线的最后一次,3年以后一项皇帝诏书禁止建造海船……诚然这项决定有一种似乎有理的原因。帝国北部边疆再次遭受蒙古人的威胁,把军事资源集中到这个比较脆弱的地区或许是谨慎的。在这种情况下,一支强大的海军是一种耗费巨大的奢侈……中国倒退的关健因素是信孔子学说的官员们的保守性。这一保守性在明朝时期因对蒙古人早先强加给他们的变化不满而加强了,所有重要官吏都关心维护和恢复过去,而不是基于海外扩张和贸易的更光辉的未来。根据孔子学说的行为准则,战争是一种可悲的活动,而军队只有在担心蛮族入侵或内乱时才有必要。达官贵人对军队(和海军)的厌恶伴随着对商人的疑虑。私人资本的积累、贱买贵卖的做法、暴发户商人的铺张阔气,都冒犯了这些权贵士大夫……同样禁止海外贸易和海洋渔业,更消除了刺激经济持续发展的另一潜在因素。

                                               ——(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二  1914年时的欧洲霸权不仅在广度上,而且在深度上也是前所未有的:这一点能从欧洲所实行的经济控制中察觉出来。欧洲已变成世界的银行,为建造横穿欧洲大陆的铁路、开凿沟通海洋的运河、开发矿山、建立种植园提供所需的资金,欧洲不仅成了世界的银行,而且已成为世界的工业工场。1870年,欧洲的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64.7%。……欧洲资本和技术大量输出的结果是全球经济空前统一:到1914年时,除了在全球陆地上架设了庞大的电报和电话线路网外,已有总吨位为5000万吨的3万多艘船只货物往返于世界各地。几条运河的开凿便利了世界贸易,几条横贯大陆的铁路建成打开了诸大陆经济开发的大门……诸大陆这一经济上的一体化导致了全球生产率的惊人发展。1860年至1913年间,世界工业产量至少增加了6倍,1851年至1913年间,世界贸易额增加了12倍。正如所预料的那样,欧洲在这一经济腾飞中得益最多……据估计。1800年,欧洲宗主国的人均收入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地区人均收入的差距大约是3:1,而到1914年时这一差距则增加到约7:1。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朝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政策的消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欧洲霸权在广度、深度上的表现。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经济一体化实现的手段。

 

查看答案

20世纪50年代一80年代,新加坡、韩国、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为实现“工业化”,先后选择进口替代―出口替代―高级进口替代的工业化战略,实现较快发展,被称为亚洲“四小龙”,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下列有关亚洲“四小龙”发展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A.因分享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繁荣而有较好基础

B.自然资源、市场、地理位置等发展经济的条件优越

C.主要得益于第三次技术革命中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

D.抓住机遇并结合本地区情况不断调整经济发展战略

 

查看答案

1948年,为配合马歇尔计划的实施,美国成立了包含16个西欧国家和德国3个占领区的欧洲经济合作组织;为抗衡马歇尔计划,苏联推出了莫洛托夫计划,又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为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提供经济援助。上述现象表明

A.冷战对欧洲经济发展既促进又阻碍

B.美苏争霸加剧了欧洲分裂与对峙

C.美苏借援助扩展其政治经济制度

D.欧洲一体化危及到各国独立自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