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法中确立了许多原则,如:自由人在私法范围内权利平等原则、契约自由原则,财产权不受限制原则,遗嘱自由原则,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诉讼中的不告不理原则,等等。这些原则
A.仅仅适用于罗马公民范围
B.主要体现了罗马平民要求
C.具有超越时空的借鉴价值
D.以经济利益为唯一衡量依据
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潜入水下的一只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更饱满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A.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 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C.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D.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
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年),梁王刘武薨,景帝“立梁孝王子明为济川王,子彭离为济东王,子定为山阳王,子不识为济阴王”。梁国由此一分为五,封四侯。汉景帝的做法
A. 扩大了地方王国势力
B. 废黜了梁国的王国地位
C.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 结束了郡、国并存局面
《国史100讲》中说:“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这主要说明秦朝
A.开创了行之有效的官吏选拔制度
B.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政治基础
C.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
D.出现内外朝相互制约的政治体制
东汉时期的民谣说:“举秀才,不识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材料反映了
A.世官制的沿革
B.科举制兴起的背景
C.察举制的弊端
D.门第成为选才标准
材料 李悝是魏文候、武候时参加政治改革的重要人物之一。李悝曾兼采各国成文法而作《法经》。规定大盗要戍边守卒,重者则处以死刑。甚至还禁止道路拾遗,认为这是有“盗心”的表现。“贼”指伤人、杀人,“杀人者诛”,其家属没入于官。《法经》中规定一人越城者诛,“十人以上夷其乡及族”。“群相居一日以上则问”,三日以上要处死。
李悝做《尽地力之教》。他认为农民“治田勤谨,则亩益三斗,不勤则损亦如之”,即要农民加强劳动强度,以增加国库收入。李悝又作“平籴法”,即在丰年时向农民多征粮食以作为储备,供荒年时调剂之用,农民遍不至因饥馑而破产、流散。这样既缓和了阶级矛盾,又保证封建国家不失去大量的劳动人手。李悝这些措施,“行之魏国,国以富强。”
选贤任能,赏罚分明。李悝主张废除世袭贵族特权,提出“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的名言。李悝将无功而食禄者称为淫民,要“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对腐朽的世袭制度的挑战。
——根据翦伯赞《中国史纲要》等
(1)根据材料,归纳李悝的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悝思想形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