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世纪中期有作家认为,文学作品应该把普通人头脑中接受着千千万万个印象——细小的...

20世纪中期有作家认为,文学作品应该把普通人头脑中接受着千千万万个印象——细小的、奇异的、倏忽即逝的或者用锋利钢刀刻下来的及内心真实按着顺序记录下来。这种主张

A. 揭示了现代主义文学的某些特征    B. 描绘了作家对浪漫主义的追寻

C. 体现了现实主义文学的批判精神    D. 反映了文学多元化格局下的融合

 

A 【解析】 本题考查了现代主义文学。根据把“细小的、奇异的、倏忽即逝的或者用锋利钢刀刻下来的及内心真实按着顺序记录下来”可知这种主张具有反传统的倾向,具有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既不属于浪漫主义,也没有体现批判精神,更是与文学多元格局下的融合无关,故排除B、C、D项。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著名喜剧大师卓别林曾在一次宴会上对爱因斯坦开玩笑说:“大家欢迎我是因为他们都能理解我,大家欢迎你是因为他们都不理解你。”当时人们不理解爱因斯坦主要是因为

A.他利用量子理论解释光电效应

B.他否定了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C.相对论无法通过实验予以证实

D.相对论的观点违背人们的常识

 

查看答案

德国自由党成立时,曾要求成立一个“帝国责任内阁”,1884年4月5日联邦议会按照俾斯麦的意见通过决议反对这项要求,决议说:“在德意志帝国境内成立责任内阁制只能削弱各联邦成员目前在联邦议会行使的、由条约给以其保障的权力。”据此可知,当时的德国

A.政党政治发展十分完善 B.联邦议会掌握国家实权

C.民主制度有其传统色彩 D.内阁首相控制联邦议会

 

查看答案

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一些持批判态度的人认为启蒙运动必须为道德危机、精神空虚生存压力,甚至环境恶化等这些削减人类幸福感的整体危机负责。这一批判的主要依据是

A.法国启蒙运动发展最为迅速

B.理性主义思潮引发精神危机

C.启蒙运动存在一些激进观点

D.启蒙运动促使社会发生转型

 

查看答案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粮食和原料的生产越来越集中于第三世界国家,工业生产则集中于欧美诸国和日本。该状况反映出( )

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 全球经济秩序在竞争中逐步建立

C. 该时期的国际关系日趋简单

D. 亚非拉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受益最大

 

查看答案

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先后出台了反垄断法,并且在各国该法案对垄断形式进行了限制,禁止了过于庞大的托拉斯垄断。这一举措

A.减少单个资本家生产的无计划性

B.推进欧美国家大工业的发展进程

C.引发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激烈斗争

D.是应用局部干预经济手段的表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