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举行的一次科举考试,论题为“《大戴礼》(即汉代戴德所编辑整理的《礼记》)‘保,保其身体;傅,傅其德义;师,导之教训’与近世各国体育、德育、智育同义论”,要求论证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教育同义。这反映了
A. 近代教育体制已经确立
B. “中体西用”治国理念的推行
C. 朝廷借科举倡导回归国学
D. 西方教育思想成为主流
我们习惯上把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纺织机械不同
B.生产方式不同
C.主要动力不同
D.交通工具不同
受牛顿力学体系的影响,洛克提出了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斯宾塞提出了证明白人殖民扩张合理性的理论。这说明近代自然科学
A.揭示了西方民主的虚伪
B.促使民主政治的形成
C.影响了社会科学的发展
D.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
“神是人,鬼是人,人也是人,一二人千变万化:车亦步,马亦步,步行亦步,三五步五湖四海”。这说明的是
A. 浪漫主义的灵动风格 B. 中国书画的写意特征
C. 现实主义的典型塑造 D. 京剧表演的虚拟艺术
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文学表达由词藻华丽、对仗工整到句式灵活,这种现象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
A.大一统的时代背景
B.多元化的创作风格
C.理性化的思想诉求
D.世俗化的发展趋势
《三国演义》中有如下描述:“车中原来皆是火药,一齐烧着……只见山上两边乱丢火把,火把到处,地中药线皆着,就地飞起铁炮。满谷中火光乱舞,但逢藤甲,无有不着。”有人据此推断三国时火药已应用于战争。这一推断
A.依据正确,结论正确 B.依据错误,结论正确
C.依据正确,结论错误 D.依据错误,结论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