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此处的“原始动力”指
A.实业救国 B.救亡图存 C.学习西方 D.民主共和
2017年12月14日,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去世。1977年,余光中在《蔡元培墓前》一诗中写道:“想墓中的臂膀在六十年前/殷勤曾摇过一只摇篮/那婴儿的乳名叫做五四/那婴孩洪亮的哭声/闹醒两千年沉沉的古国/从鸦片烟的浓雾里醒来。”材料中主要揭示蔡元培
A.参加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在北京发动了五四爱国运动
C.为中国近代教育做出重大贡献
D.把北大变成为思想启蒙的基地
1919年,杜威访问中国时评论道:“世上似乎没有一个国家的学生像中国的学生这样,一致而热切地追求现代的和新的思想,特别是关于社会和经济方面的。”这一评论反映了
A.五四运动推动青年对中国社会的探索 B.杜威夸大了中国学生对知识的渴求
C.新文化运动对学生的影响 D.稳定的社会有利于自由思想的传播
胡适说:“在许多方面,我对那经过长期发展的儒教的批判是很严厉的。但是我对孔子和早期的“仲尼之徒”如孟子,都是相当尊崇的;我对十二世纪“新儒学”的开山宗师的朱熹,也是十分崇敬的。”这表明胡适
A.坚决否定儒家思想
B.是新儒学的代表人物
C.否定的是专制思想
D.是新文学革命的代表
梁启超说:“世之所谓温和改革者,宜莫如李、张矣……然则再假以十五年,使如李、张者……亦不过多得此等学堂洋操数个而已。一旦有事,则亦不过如甲午之役,望风而溃,于国之亡,能稍有救乎?既不能救亡,则与不改革何以异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梁启超全盘否定了李、张的改革
B.学习洋操量少力弱导致改革失败
C.革新制度才能改变中国全貌
D.评价改革成败标准是战争的胜负
1907年,鲁迅在《科学史教篇》中提醒“盖使举世惟知识之崇,人生必大归于枯寂,如是既久,则美上之感情漓,明敏之思想失,所谓科学,亦同趣于无有矣。”“黄金黑铁,断不足以兴国家”。这说明
A.国人对科学思想推崇备至 B.鲁迅否定“科技救国”论
C.鲁迅对科学做出了批判性思考 D.儒家伦理思想根深蒂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