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据《全唐文》载,歙州祁门县,“山多而田少,水清而地沃,山且置茗,高下无遗土,千里...

据《全唐文》载,歙州祁门县,“山多而田少,水清而地沃,山且置茗,高下无遗土,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由是给衣食,供赋役,悉恃此。”由此可见唐代

A.经济重心已经呈现南移的趋势

B.某些经济作物已出现专业化生产

C.经济作物种植已主导农业生产

D.精耕细作农业技术已传播到江南

 

B 【解析】 “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由是给衣食,供赋役”说明依靠茶叶生产不仅满足衣食还可以充当赋役,体现出某些经济作物已出现专业化生产趋势,B正确;材料没有说明经济作物南移趋向,A和D错误;农业仍然是当时主导产业,C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西汉初年存在三种游离于皇权的社会势力,国家分别采取不同的政策,由此可知

 

类型

数量

特点

国家政策

世家

甚多

多是战国以来贵族后裔,宗族势力强大

打击

豪富

以万计

兼并土地,造成小农破产

迁徙、限制

游侠

数百

讲信重义、轻财好施,受民众崇拜

宽松

 

 

A. 重农抑商存在一定的合理性

B. 宗法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C. 解决地方问题条件日益成熟

D. 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

 

查看答案

周公将从远古到殷商的礼仪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理、改造和规范化,孔子也一再强调自己“梦见周公”“吾从周”。但后世普遍认为儒家思想的开创者是孔子而非周公,这主要是基于孔子

A. 将血缘纽带注入到政治秩序之中

B. 更加注重等级规范和尊卑秩序

C. 高扬道德自觉并关注人伦亲情

D. 将礼乐制度改造为封建统治秩序

 

查看答案

西方人文精神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至于神,我们既然无法真切的感受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到底长什么样子,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塔哥拉

材料二 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用信才能领受爱慕的。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因为它若可因别的称义,就不必需要道,这样,也不必需要信了。

——马丁路德《论基督教的自由》

材料三 孟德斯鸠:这个禁欲的职业(神职)摧残了许多人,即使瘟疫与最惨烈的战争也从来不至如此。

伏尔泰: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

卢梭: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处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康德: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无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具体内涵并指出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丁路德在灵魂得救途径问题上的观点并说明此观点在当时的积极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历史阶段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特征。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得天下也。

——《孟子·离娄上》

材料二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遣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三 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材料四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此,孟子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

2)材料二揭示了董仲舒什么主张和目的?这一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3)材料三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这一时期儒学的地位如何?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阶段的儒学家治国理念的共同之处。从儒学家的努力与儒学地位的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查看答案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达·芬奇的《蒙娜丽莎》都呈现出艺术内容世俗化的倾向,其共同原因在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社会思潮的变化

C.社会上层的倡导 D.传统文化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