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两图是19世纪中后期晚清进口洋棉、洋纱、洋布情况变动表。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洋纱和洋布进口量持续呈上升趋势
B.洋布价格变动与进口总量趋势完全不同
C.洋纱进口总量与价格变动完全一致
D.洋棉进口总量增加,价格呈持续下降趋势
“中体西用”作为一种文化观念,不仅是19世纪下半叶先进中国人的基本共识,更是洋务派在中西文化碰撞后采取的文化选择模式。此“文化选择模式”
A.有利于对中国文化的改造
B.表明“崇洋”思想非常流行
C.反映了文化侵略的隐蔽性
D.批判了封建儒学的落后性
明清鼎革之际,学者转入对儒学典籍的辑佚和校勘,以“礼学”代“理学”,希望重塑原始儒家关于“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的礼乐秩序。这种现象
A.助长了心学空谈心性之风
B.体现了儒家学者的理想诉求
C.加剧了思想专制和文字狱
D.导致程朱理学丧失统治地位
清朝,康熙帝改变按人口征收丁税的传统做法,宣布推行“固定丁税,永不加税”政策,雍正帝随后把固定的丁税并入土地税统一征收。上述政策
A.放弃了丁税收入
B.引发了税制混乱
C.刺激了人口增长
D.解决了人地矛盾
明朝初年规定,“佃见田主,不论齿序,并如少事长之礼”,但到中后期,佃农不再像以前那样逆来顺受,甚至出现“佃户嚣然动其不义不信之心”的现象。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工商业发展冲击社会关系
B. 农业中租佃经济日趋衰落
C. 重农政策提高了农民地位
D. 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败落
宋代太湖平原盛产粮食,古谚云“苏湖熟,天下足”,但到了明清时期,江汉平原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产地,民间俗称“湖广熟,天下足”,而太湖平原则出现了粮食不能自给的情况。太湖平原的这一变化是由于
A. 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
B. 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
C. 农业生产关系的改变
D. 农业生产人口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