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漕运是关系中国古代王朝兴衰的重要因素,是王朝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漕运是关系中国古代王朝兴衰的重要因素,是王朝权力中心得以生存和运行的物质输送线和生命线。漕运线路方向一直处于变化之中。秦汉时期,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代,朝廷逐渐把漕运重点放在南方。唐宋期间,漕运逐渐转变为由东南而西北。元、明、清三朝,漕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而至北。元代海运、河运并行,以海运为主。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后,重开会通河,依托京杭大运河,停止海运。由于运河淤塞1901年清政府废止漕运。

——摘编自吴琦《中国古代漕运空间变动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英国、荷兰等国为发展海上贸易,开始在北大西洋的高纬度地区寻找通往亚洲的航路。1497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了一块“新发现的大陆”,即北美大陆东海岸的纽芬兰岛;16世纪,法国人卡蒂埃到达拉布拉多半岛(北美洲最大半岛)。17世纪初,效力于荷兰的英国人哈得逊曾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17世纪初,俄罗斯人在北太平洋和西伯利亚地区进行了多次海上和陆上探险,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西欧人还不断探寻南半球的新世界。1578年,英国人德雷克到达美洲南端的合恩角。1642~1643年,荷兰的塔斯曼环航澳大利亚时,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漕运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任意概括2个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人寻找新的海运航线的背景及影响。

 

(1)变化一:运粮方向由自东向西逐渐转变为自南向北。 原因:秦汉时政治中心多在西北(长安)且经济重心尚在北方,魏晋以后经济重心逐渐南移,至元明清时经济重心与政治中心南北分离。 变化二:从海运、河运并行,以海运为主,到后来停止海运,只用河运。 原因:元代航海技术提高;明朝推行海禁政策,政府疏浚河道提高运力,海运风险较大而河运风险小。 变化三:河运从依托自然河道为主,逐渐转变为依托人工运河为主。 原因:秦汉运粮方向是自东向西,符合我国自然河流的基本走向;唐以后运粮方向逐渐转变为自南向北,难以利用自然河道,只能开凿运河。 变化四:从明清倚重漕运到清末废止漕运。 原因:运河淤塞;近代铁路、轮船等新型运输方式的出现。 (概括“变化”,分析“原因”,变化和原因要求对应。任意概括2个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背景: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积极开展海外贸易;受早期新航路开辟活动的刺激;西班牙、葡萄牙已把控了东西贸易新航线,他国只能向高纬度地区探索;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经济重心转移,大西洋沿岸国家(荷兰、英国、法国等)的航海活动兴起;欧洲殖民扩张运动兴起;影响:推动欧洲逐步建立世界殖民体系。促进了欧洲经济重心的进一步转移(促进大西洋沿岸国家崛起);推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世界逐渐联成一个整体(或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发展);增进欧洲人对世界的了解 【解析】 (1)变化 :根据材料一中“秦汉时期,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代,朝廷逐渐把漕运重点放在南方”,可得出运粮方向由自东向西逐渐转变为自南向北;由“元代海运、河运并行,以海运为主”,“依托京杭大运河,停止海运”,,可得出从海运、河运并行,以海运为主,到后来停止海运,只用河运以及河运从依托自然河道为主,逐渐转变为依托人工运河为主;从“由于运河淤塞1901年清政府废止漕运”,可得出明清倚重漕运到清末废止漕运等变化。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特别是对应相应变化发生的历史时期,从政治、经济、科技、地理等多个角度,分析导致中国古代漕运变化的原因。(注意按照要求,任意概括出2个变化,并加以分析即可) (2)背景:根据材料二中 “新航路开辟后”,“英国、荷兰等国为发展海上贸易”,“在北大西洋的高纬度地区寻找通往亚洲的航路”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早期新航路开辟活动的刺激、东西贸易新航线被把控、欧洲经济重心转移、荷兰(英国、法国)等国的航海活动,欧洲殖民扩张运动兴起等分析欧洲人寻找新的海运航线的背景。影响:根据材料“新发现的大陆”,“法国人卡蒂埃到达拉布拉多半岛”,俄国发现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英国人德雷克到达美洲南端的合恩角。1642~1643年,荷兰的塔斯曼环航澳大利亚时,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立世界殖民体系、促进欧洲经济重心的进一步转移、推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和世界逐渐联成一个整体(或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发展)、增进欧洲人对世界的了解等多个角度,多方面分析其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语有云:“欲灭其国,先灭其史”。这里的“史”是指

A.历史事实和重史传统

B.历史解释和史料取舍

C.历史理解和史学观念

D.历史文本和国史教育

 

查看答案

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正式成立时英国并未加入,因为它认为同欧洲大陆的亲密关系与自身利益相悖。直到1973年英国才成为欧洲共同体成员国。仅仅两年后,英国就举行公投,当时留欧派在投票中以67%的比例优势获胜。这反映了

A. 英国与欧洲国家关系处于敌对状态

B. 英国的政治走向取决于民众的意愿

C. 英国的自身利益影响着政治走向

D. 经济全球化获得了发展的根本动力

 

查看答案

与联邦众议院议员由直接选举产生截然不同的是,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联邦参议院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这种选举方式

A.协调了南北方的利益

B.抑制了民众对政府的影响

C.违背了权力制衡原则

D.消解了联邦与各州的矛盾

 

查看答案

19世纪,铁路的问世打破了人们根据日出日落决定作息时间的习惯。I852年,英国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设立了统一的全国报时系统;1884年格林威治时间成为划分全球时区序列的基础。这说明

A. 英国在确定国际标准时间上占主导地位

B. 科学技术革命推动了世界地理学的发展

C. 交通工具的革新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D. 时间的标准化是工业化造成的趋同效应

 

查看答案

1928年在苏联工作的外国专家有379人,技术人员505人。到1932年,前者增加到1910人,比1928年增加了4倍多;后者则增加到10655人,与1928年同比增加了20多倍。据此可知

A. 全球劳务实现自由流动

B. 经济建设需要抓住良机

C. 美国极力转移过剩产能

D. 苏联经济体制快速转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