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7年,清政府派出郭嵩焘、刘锡鸿一正一副两位驻外公使到达伦敦,清廷只是按照传统方式给其谕旨,为此郭嵩焘不得不要求清廷“补版国书,充当公使”,英国以不符合国际惯例为由,拒绝承认刘锡鸿的外交身份。这反映出当时
A. 传统“理藩”理念依然存在
B. 清政府不具备近代外交理念
C. 清朝依然处于闭关锁国状态
D. 英国政策出发点是国际惯例
清朝是一个与辫发纠缠在一起的朝代,从清初入关推行“剃发留辫”到太平天国“留须蓄发”再到民国初年“剪辫易服”以及后来的“保辫会”,该变化过程
A.体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
B.推动了历史的不断进步
C.反映了激烈的政治斗争
D.有利于加强民族间融合
19世纪60年代,democracy传入中国,时人便译为“民主”,后有人觉得不妥, 便译作“民政”,(注:“民政”在古代中国是“为民之政”之意,由司空、司徒等部门和官职负责),1903年,梁启超又改译作“民主”。中国人对democracy概念理解的演变说明了
A.对西方认识有一个深化过程 B.外语翻译水平大幅度提高
C.中国古代已有民主共和观念 D.中国向西方学习的阶段性
1899年美国照会英、德、俄、法、意、日等国,提出在中国实行商业机会均等的主张,1900年又补充了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权力完整的条款。上述政策
A. 导致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B. 使清政府改变了对义和团的态度
C. 扩大了美国在中国的权益
D. 推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观察下图漫画,它
A.揭开了列强侵略中国的序幕
B.反映了英法争夺中国的尖锐矛盾
C.刺激晚清朝廷掀起了洋务运动
D.促进了以救亡为主题的民族觉醒
鲁迅先生曾说:“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以下“鞭子”与“动弹”的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洋务运动
B.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C.中日甲午战争——戊戌变法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新文化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