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门下)、尚书...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门下)、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

——《新唐书·百官志一》

材料二  由于山川形便原则是促成地方割据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从秦代一开始,统治者便有意识地采用了犬牙交错的原则与之相抗衡……元明清时期,这一原则更发展得淋漓尽致。另外,无论是基层政区还是上层政区,其地理分布变化的总趋势都是从北密南稀到南密北稀的逆转,由秦代北方是南方的两倍余,到隋代南北大致相等,到清中叶,南方政区近于北方的两倍。

——摘编自周振鹤《体国经野之道》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时期该制度对中央权力运行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基本原则和总趋势。

(3)结合所学,简要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

 

(1)作用:①共议国政,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②分工负责,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③分散相权,有利于防范宰相擅权,强化君权。 (2)原则:①山川形便;②犬牙交错;③依经济和人口变化不断调整。总趋势:从北密南稀到南密北稀的逆转。 (3)趋势:①皇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直至废除丞相。②中央权力日益加强,地方权力日益削弱,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 【解析】 (1)作用:根据“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得出共议国政,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根据“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得出分工负责,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根据 “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门下)、尚书令,共议国政”得出分散相权,有利于防范宰相擅权,强化君权。 (2)原则:根据“由于山川形便原则是促成地方割据的一个重要因素”得出山川形便;根据“采用了犬牙交错的原则与之相抗衡”得出犬牙交错;根据“从北密南稀到南密北稀的逆转”得出依经济和人口变化不断调整。总趋势:根据“其地理分布变化的总趋势都是从北密南稀到南密北稀的逆转”得出从北密南稀到南密北稀的逆转。 (3)趋势:结合所学,可从皇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直至废除丞相,地方权力日益削弱,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等分析总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部宪法规定:内阁起初由总统任命组成,后来改由议会中拥有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组成,它对议会(参议院)负责。这部宪法是

A. 《权利法案》

B.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C. 美国1787年宪法

D.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查看答案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未经国会同意,各州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和军舰,不得和另外一州或国缔结任何协定或契约,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这表明,当时美国

A. 国会是国家权力中心

B. 贯彻分权制衡原则

C. 扩大了中央政府权力

D. 实行民主共和制度

 

查看答案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参议员或众议员不得在其当选任期内担任合众国政府任何新添设的职位”“在合众国政府供职的人,不得在其任职期间担任国会议员”。这一规定体现了

A.联邦制原则 B.人民主权原则 C.分权制衡原则 D.代议制原则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近代英美两国政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国家元首都由人民选举产生 B.政府的首脑都要对议会负责

C.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结果 D.国家元首都掌握最高的军政大权

 

查看答案

1760年乔治三世继任英国国王,为了控制内阁,他不停地撤换首相。大臣们由此认识到:首相得不到国王的充分信任很难立足。然而,当时的另一种情况是:首相如果得不到议会的支持,也很难立足。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责任内阁制尚未形成 B.君主立宪制有待完善

C.国王是国家权力中心 D.议会主权仍有待确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