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总结黄花岗起义时说:“事虽不成……已震动全球。”主要是因为
A. 扩大了武装起义的规模
B. 导致了武昌起义的爆发
C. 体现了革命党人的斗志
D. 推动了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不久即被废止,袁世凯于1915年称帝,张勋于1917年拥清废帝溥仪复辟等事件,反映了“自由、平等、民主”的观念在当时并未成为人们内心的坚定信念。这些留给后世的借鉴意义是
A.军阀割据是中国进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
B.政治民主化的基础是经济的现代化
C.民众的皇权思想导致民主共和制度全面失败
D.民众启蒙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前提
甲午战争时,日本以“文野战争”之名,举国之力上下整体动员起来对中国作战。而黄海战后,李鸿章曾试图调南洋舰队北上,没成。李鸿章说:“以北洋一隅之力,博倭人全国之师。”郭嵩焘也说:“中国官民之势,隔悬太甚,民气常郁结不能上达。”这反映出
A. 日本己经成为资本主义强国
B. 中日之间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备战上
C. 中国缺乏现代民族国家意识
D. 洋务运动未能实现中国的富强民主
以下是1600年前后中西方科学家关于科学研究方面的论述和方法列表。材料反映此时中国
科学家 | 论述 | 方法 |
伽利略 | 没有它们(数学),人们就会在黑暗的迷宫中徒劳的徘徊 | 在比萨斜塔演示自由落体定律,伽利略利用望远镜观察天文 |
朱载堉 | 凡天地造化,莫能远其数 | 依凭象器测验天文,治历之本 |
徐光启 | 盖凡物有形有质,莫不资于度数 | 在上海试种甘薯,在天津种水稻 |
A. 固守于传统科学范式
B. 囿于传统经学的藩篱
C. 有近代科学精神萌生
D. 积极地汲取外来文化
恩格斯指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一个唯一的稳固的轴心——一个帝国首相(宰相)。联邦会议……处于这样一种地位,这种地位使其他责任行政权成为不可能,可能的只有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因而使帝国责任大臣无法存在。”材料中“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表现为
A. 宪法赋予首相国家最高权力 B. 帝国首相拥有内阁的控制权
C. 帝国首相只对联邦会议负责 D. 内阁大臣均由帝国首相任
雅典在梭伦改革之后出现的僭主(未经正当选举上台的执政官)一般出身贵族,政绩斐然,重视平民利益,但最终受到流放等惩罚。这反映了当时的雅典
A.贵族的影响力消除
B.政治生活缺乏法治基础
C.平民主导国家政权
D.民主政治已是人心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