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曹魏吏部尚书陈群创立九品中正制,选拔“德充才盛”“贤有识鉴”之人担任中正,按照“家世、道德和才能”标准,选拔“俊秀之士”,一时“儒雅并进”,吏治澄清。由此可知,该制度在当时
A. 按门第选拔人才,得到士族的拥护
B. 不拘一格选人才,扩大统治的基础
C. 重新评价人才,适应了乱世的环境
D. 使学而优则仕,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在汉高祖刘邦去世后,周勃协助刘家后代平定吕氏叛乱,使汉王朝得以安定,立下了赫赫功绩,却因为日食,被汉文帝免除了丞相职务;汉成帝时,丞相翟方进因为关于火星的一则天象而被赐死。材料反映出汉朝
A.皇权与相权矛盾尖锐 B.重视天文学的理论研究
C.君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D.察举制未能选拔优秀官吏
本来封建时代,在内管家称“宰”,出外做副官称“相”,所以照历史传统讲,宰相本来只是封建时代贵族私官之遗蜕。但正因如此,所以在秦汉时代的宰相,不但要管理国家政务,还要管理皇帝的家务。这反映出
A. 秦汉的政治体制是先秦政治的延续
B. 宰相拥有至高无上的广泛权力
C. 中国古代政治具有家国一体的特征
D. 宰相职责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有学者指出,吕不韦任秦国丞相时,就经常不自觉地越位,他精于怎样获得权力,但是不懂得放弃权力。为防止出现这种不自觉地越位现象,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A.设尚书令以制约三公
B.设御史大夫监察百官
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D.重用侍从建立“中朝”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新旧贵族,还是新兴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这一变化( )
A.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B.标志着选官制度的成熟完善
C.进一步强化封建等级秩序 D.是国家开疆拓土的主要手段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诗中“齐鲁”是古来对山东的别称,这一称谓最早源于(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礼乐制 D.郡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