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 500—1800年,海洋的开通和欧亚大陆频繁的陆路交通,将中国纳入世界经济铁序之内。贸易上的顺差,使中国经济特续成长三百年之久,并使中国在近代以前跃升为世界最繁荣的地区。外来的刺激,也促使中国的知识界尝试重新思考中国文化的本质——这是历史上相当于欧洲启蒙时代的努力。可惜,这一努力竟中途夭折了。相对于快速发展的西方,进入世界体系后的中国,发展过于缓慢。曾经出现知识界对中国文明的重新思考,竟也不能在此时延续下去。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政治制度,还能运作的最后一段岁月。
——摘编自许悼云《万古江河》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1500—1800年的中国与西方”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中西对比,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清中国铁路自主修建与列强投资统计表(单位:公里)
| 1894年 | 1904年 | 1911年 | |||
里程 | 占比 | 里程 | 里程(占比) | 占比(里程) | 里程(占比) | |
英国 | — | — | 1052 | 20.6% | 2617 | 28.3% |
俄国 | — | — | 2795 | 54.7% | 1721 | 18.4% |
德国 | — | — | 433 | 8.5% | 1018 | 11.0% |
日本 | — | — | — | — | 1300 | 14.1% |
美国 | — | — | 49 | 1.0% | — | — |
法国 | — | — | 496 | 9.7% | 1098 | 11.8% |
比利时 | — | — | 204 | 4.2% | 588 | 6.3% |
中国自主 | 447 | 100% | 67 | 1.3% | 950 | 10.1% |
总计 | 447 | 100% | 5096 | 100% | 9292 | 100% |
——摘编自宓汝成《帝国主义与中国铁路》
材料二 旧中国交通凋敝,铁路量少、质差,过分偏重东北和东部沿海地带。新中国成立后,首先恢复了原有交通线路,适应了全国经济、政治、军事及文化建设的需要。1950—1952年,新建了西部地区的几条铁路,成都、重庆、兰州、宝鸡等新交通城市得到很大发展,人口逐渐增加。一五计划时期,国家用于铁路基本建设的投资为62.89亿元,到1957年底,全国铁路通车里程达到29862公里,比1952年增加22%。这期间,我国铁路的修建,一是适应建立新的工业基地和战略后方的需要,继续修建通往西南、西北的铁路干线;二是在许多海防重镇和海运港口建设铁路,如鹰厦铁路;三是为了加强和苏联、蒙古国的交往,增建了新的国际联运线。
——摘编自高志华《新中国铁路60年建设的回顾与展望》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中国铁路建设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铁路建设的背景及影响。
在德国传统的法律语境中,宪法是关于政治统一体的类型和形式的总决断。1949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制定了一部名为“基本法”的宪法性法律,并在序言中明确宣称该法不是正式宪法。这反映了联邦德国
A.分裂局面形成 B.追求国家统一 C.法律体系缺失 D.民主制度确立
1922年,列宁在接受英国记者采访时提到当时苏联农民“正废寝忘食地重整自己的耕地,修复自己的农具、房舍和各种设施。”据统计,1923年的苏联农民平均每天有11.51小时用于生产劳动。这反映了当时的苏联
A.生产关系调整符合农民的愿望 B.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
C.农业集体化调动了农民积极性 D.人民在战争时甘于奉献
有学者研究英国革命(1640年)和法国大革命(1789年)的两大阵营社会成分,见下表。据此可以推断
A.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更高 B.两国革命的性质截然不同
C.宗教冲突引起了两国的革命 D.革命后英国社会相对稳定
由于公民大会表决的即时性,古代雅典的演说文化非常盛行。在演说时,演说者经常运用各种“情感”手段来激发听众的情绪,从而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A.民主政治出现危机 B.全体公民积极参与政治 C.文化艺术走向繁荣 D.民主运作方式存在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