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政府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呢?

——《周恩来传》

材料二 尼克松在回顾1972年访华时说: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当时的美国国务卿)拒绝同周(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舷梯时决心一边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的时候,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请回答:

1)造成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原因是什么?

2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状况在何时得以根本改变?

3)促成尼克松与周恩来这次握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尼克松说这次历史性的握手使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4)从旧中国跪着办外交到当前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说明了什么?

 

(1)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外国侵略。(2分) (2)新中国成立后。(2分) (3)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长期以来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打破了中美之间长期对立的僵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4分) (4)弱国无外交;国家主权的独立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是国际地位提高的保证。(4分) 【解析】 试题 (1)可从旧中国的社会状况去分析,从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外国侵略等方面总结。 (2)回答前一小问需明确“跪倒在地上办外交”是指近代中国的外交,回答后一小问要注意时间限定词:“建国初期”。 (3)回答前一小问注意从中美两方面分析,后一小问要结合对当时国际局势的影响和所学知识回答。 (4)要突出“弱国无外交,只有主权独立的国家才会有独立自主的外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其所谓“察举”和“征辟”乃是一种强迫的推荐制度。起先所举者谓之“贤良方正之士”……其影响所及只有使被举而得官者终生与举者、辟者保持恩泽的关系,而将公事视为次要。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最初的考试完全是综合性的,着重强调儒家经典著作,但也包括其他科目,如法律、数学和政治时事等。渐渐地,这些考试集中于文体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也正是这一制度,扼制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直到1905年最终被彻底废除为止。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邹容(清末革命家)也说:“至于科举清要之选,虽汉人据十之七八,然主事则多额外,翰林则益清贫,补缺难于登天,开坊类于超海。不过设法虚縻之,戢其异心。又多设各省主考学政及州县教育等职,俾以无用之人,治无用之事而已。即幸而亿万人中,有竟登至大学尚书侍郎之位者,又皆头白齿落,垂老气尽,分余沥于满人之手。然定例,汉人必由翰林出身,始堪一拜,而满人则无论出身如何,均能资兼文武,位裁将相,其中盖有深意存焉。”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材料一中“察举”和“征辟”制度盛行于什么时期?推荐的标准是什么?依据材料一概括这一制度有何弊端。

(2)材料二中“这一制度”是指什么制度?它初创于什么时期?结合材料一,说明哪种选官制度更合理。

(3)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谈谈你对清朝科举制度的认识。

 

查看答案

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在后面的内打“正确”,错的在后面的内打“错误”。

(1)汉景帝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列侯,列侯归郡统辖。

(2)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后,确立了德国君主立宪制政体,规定皇帝没有实权,宰相主持内阁工作,对议会负责。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后,《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4)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伟大尝试。

(5)至今为止,世界格局的多极化仍然只是一个发展趋势。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查看答案

“到1970年,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中国也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美国发起的把中国排斥在联合国外的做法开始失败。”最适合以上表述的主题是

A.多极化趋势出现 B.欧洲地理政治的变迁

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 D.欧洲国际地位的提高

 

查看答案

下图是一幅关于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漫画——《来吧,小鱼!》,山姆大叔召唤小鱼过来的目的有

A.援助欧洲发展 B.扶持资本主义

C.遏制苏联势力 D.建立北约组织

 

查看答案

二战后形成两极对峙的格局,“两极”具体是指

①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

②以中国为首的第三世界

③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④以英、法、德为首的欧盟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