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从汉武帝正式设立太学,至西汉末年王莽辅政,太学弟子的数量从最初的50人剧增至10...

从汉武帝正式设立太学,至西汉末年王莽辅政,太学弟子的数量从最初的50人剧增至10000余人。经学习考核,一般可任郡国文学职务,优异者可授中央或地方行政官。汉代这些举措

A.使儒学正统地位得以确立 B.导致精英教育走向世俗化

C.有利于培养大批实用人才 D.不利于学术思想自由发展

 

D 【解析】 结合所学,太学的设立是推崇儒学的结果,它扼制了各派思想自由竞争的局面,不利于学术思想自由发展,故D符合题意;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的建议,肯定儒学,重用儒生,儒学正统地位由此确立,故A不符合题意;太学是儒学教育制度化和官方化的标志,属于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并非世俗学校,故B不符合题意;太学以儒学教育为主,并非是培养实用人才的近代学校,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图为“中意友好年”的宣传画,一幅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大卫与秦始皇兵马俑“隔空问候”的图片红遍中意两国,对大卫和兵马俑所代表的两国时代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

A.都体现了新兴阶级积极进取的精神

B.都体现了思想解放的文化浪潮

C.都体现了专制集权制度下的文化创新

D.都体现了近代社会转型的探索与思考

 

查看答案

庄子认为“盗亦有道”“圣盗同源”,把孔丘叫做盗丘,强调“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这表明

A.庄子之道与孔子之道如出一辙

B.庄子强调“圣人之道”教育的重要性

C.庄子主张顺乎自然,返璞归真

D.庄子认为“盗”是天下祸乱的根源

 

查看答案

□□□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真正称得上大公无私、勇于自我牺牲的人。□□□弟子们那种言行一致、不为私利所动的人格节操,见义勇为、不畏艰难险阻、勇于牺牲的精神流传后世,尤其是在那些具有高超技艺和过人本领,专行除暴安良、扶弱济困的“游侠”身上得到充分发挥。请回答,□□□最有可能是

A.道家 B.儒家 C.纵横家 D.墨家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政府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呢?

——《周恩来传》

材料二 尼克松在回顾1972年访华时说: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当时的美国国务卿)拒绝同周(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舷梯时决心一边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的时候,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请回答:

1)造成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原因是什么?

2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状况在何时得以根本改变?

3)促成尼克松与周恩来这次握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尼克松说这次历史性的握手使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4)从旧中国跪着办外交到当前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说明了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其所谓“察举”和“征辟”乃是一种强迫的推荐制度。起先所举者谓之“贤良方正之士”……其影响所及只有使被举而得官者终生与举者、辟者保持恩泽的关系,而将公事视为次要。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最初的考试完全是综合性的,着重强调儒家经典著作,但也包括其他科目,如法律、数学和政治时事等。渐渐地,这些考试集中于文体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也正是这一制度,扼制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直到1905年最终被彻底废除为止。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邹容(清末革命家)也说:“至于科举清要之选,虽汉人据十之七八,然主事则多额外,翰林则益清贫,补缺难于登天,开坊类于超海。不过设法虚縻之,戢其异心。又多设各省主考学政及州县教育等职,俾以无用之人,治无用之事而已。即幸而亿万人中,有竟登至大学尚书侍郎之位者,又皆头白齿落,垂老气尽,分余沥于满人之手。然定例,汉人必由翰林出身,始堪一拜,而满人则无论出身如何,均能资兼文武,位裁将相,其中盖有深意存焉。”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材料一中“察举”和“征辟”制度盛行于什么时期?推荐的标准是什么?依据材料一概括这一制度有何弊端。

(2)材料二中“这一制度”是指什么制度?它初创于什么时期?结合材料一,说明哪种选官制度更合理。

(3)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谈谈你对清朝科举制度的认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