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70至80十年代,总理衙门大臣文祥、两广总督张树声都在奏议中言及过西方政体。前者说:“中国天泽分严,外国上议院、下议院之设,势有难行,而义可采取。”后者说:“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钦?”这反映出当时
A.部分官员实现了从洋务派到维新派的转变
B.对西学的探索完成了由格致之学向政治之学的转变
C.“中体西用”的内在矛盾推动了观念嬗变
D.洋务派坚持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广泛批判
历史学家罗荣渠认为洋务运动“只是孤零零的单项表演”“名日改革,实际上只能说是为应付危机而仓皇进行的小修小补,名实很难相符”。这段言论突出反映了洋务运动
A.未主动向西方学习
B.旨在解决民族危机
C.延缓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D.是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
近代中国有人提出: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佐行贾以行兵,兵贾相资,遂雄。针对以上观点,下列评论不恰当的是
A.反映了当时的中国封建保守思想的力量还很强大
B.西用借助中体推进中国学习西方的有效方式
C.推动了中国近代经济和政治的近代化
D.具有布新不除旧的特点
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王夫之认为“不以一人疑天下,不以天下私一人”。上述思想
A. 是思想界走向近代化的先声
B. 反映了启蒙思想对中国的影响
C. 体现了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
D. 代表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
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介绍了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和工具,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收录了倭缎织造法、朝鲜棉布染整法和西洋红夷火炮铸造法等。康熙帝重用耶稣会传教士南怀仁等修订历法、铸造火炮。对这些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A.为中国科技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
B.明清重视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
C.统治者推行开明和开放的外交政策
D.推动了当时社会科技和经济的转型
隋唐时期,中国书法艺术达到了高峰,追求法度和规范是其典型特点。两宋时期中国书法艺术各具情趣,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成为时代特色。这一变化说明
A.我国书法艺术走向衰落 B.理学兴起
C.科举考试的变革 D.社会环境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