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汉武帝时,在置十三州刺史的同时,在郡一级设置督邮,“掌监属县”。当时的督邮“分明...

汉武帝时,在置十三州刺史的同时,在郡一级设置督邮,“掌监属县”。当时的督邮“分明善恶与外”,只有清查罪状上报郡守的权力,而无处理权。督邮的设置

A.有利于遏制王国势力的膨胀

B.表明基层的管理更加完善

C.进一步完善了地方监督体系

D.便于刺史行使地方监督权

 

C 【解析】 根据材料督邮“只有清查罪状上报郡守的权力,而无处理权”,可知,督邮是除刺史之外的另一具有监察职能的地方机构,由此可见,汉武帝进一步完善了地方监督体系,选项C正确;材料中督邮负责监督属县,与诸侯国无关,排除A;材料仅仅涉及监察,无法促进整个地方管理的效果,排除B;刺史和督邮属于不同层级的监督机构,不具有隶属关系,因此选项D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云梦秦简《置吏律》中规定:任用吏或尉,在已正式任命以后,才能令他行使职权和派往就任;如有不应任用而敢先行使职权,以及私相谋划而派往就任的,依法论处。这一规定旨在

A.杜绝政治腐败的发生 B.体现依法治国的原则

C.保证皇帝的任免权 D.规范了官吏任用程序

 

查看答案

秦朝在中央设置了三公九卿,九卿部分官员职能见下表。由此可见秦朝的中央官制

官员

职能

奉常

主管宗庙礼仪和教育事务

典客

主管少数民族及其外交事务

宗正

主管皇室事务

治粟内史

主管国家财政

少府

主管皇室财政

 

 

A.充分体现了皇权至上

B.体现了家国同治的特点

C.官员职责明确,互相牵制

D.大大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查看答案

从分封制的角度看,周朝国家管理在平面上可以分为一系列政治单元,包括王畿和各诸侯国。在每个单元中,又基本上都有国、野两类政治区域,他们之间是统治、被统治的关系,各自有不同的管理政治制度和社会职能。由此可知,西周的分封制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集中管理 B.有利于稳定西周王朝社会统治

C.促进了全国各地的文化大一统 D.推动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查看答案

西周初期分封的诸侯,既有大小之别,又有周族姬姓和他族异姓不同,姬姓封国不仅数量众多,且多数大国分封在具有战略意义的要地。这说明,周初分封

A. 完全继承了商代地方管理体制

B. 促进了社会等级秩序基本形成

C. 强化了“家天下”的政治统治

D.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

 

查看答案

关注人、民生是中外改革家和政治家都注重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尚书》记载说:“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其意是说民众是国家的根基,在治理国家中必须敬民、重民、爱民、修善德行,敬重民众的力量……明、清之际是天崩地解的时代,黄宗羲把“君为主,天下为客”颠倒为“天下为主,君为客”,这是与古代的以民为本主张的本质区别。他还说:“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是官者,分身之君也。”

——摘编自陈谷嘉《中国文明起源的特殊路径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

材料二  欧洲启蒙思想关于改革提出了许多建议,如在政治上实行“主权在民”的理论,各级官吏都是人民公仆,一旦政府压迫人民,人民就有权利推翻它。这些建议的出发点,便是天赋人权的观念,即每一个人都是自由平等的,自由平等的权利是天赋的,任何人都不能剥夺这些权利。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材料三  梁启超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改革科举制度的方案。他的上中下三策从总体上是要解决旧的科举考试不求实际、摧残人才、于世无补的弊病,引导人们崇尚实学,以新的文化知识来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上策是以学堂制代替科举制;中策则存科举之名,同时设立各种实学考试;下策是对考试内容作本质的变更,摒弃过去八股取士的做法。这样就会涌现一批讲实际、重应用、了解中国和世界的新人。

——摘编自李喜所等《梁启超传》

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如果不能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并首先使工人生活有所改善,并使一般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那我们就不能维持政权,我们就会站不住脚,我们就会要失败。

——《毛泽东选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变化及其在近代新发展的表现。根据材料一、二,比较黄宗羲和欧洲启蒙思想家主张的异同。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要求改革科举制的背景。根据材料四,概括毛泽东同志认为解决民生问题的重点和关键是什么?有何重要意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