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3月,北京大学成立了平民教育讲演团。成立之初,讲演团的演讲话题以生活常识和启蒙性的教育居多。两个月后,其讲演的报告涉及到“国民”“国家”“青岛”“爱国”“强权”等话题显著增加。这说明
A.民众民主意识显著增强 B.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
C.民族危机影响时代主题 D.马克思主义已传入中国
下图是出现在辛亥革命后的一幅漫画《自由的钟声》。该漫画
A.批判中体西用思想
B.揭示出时人对新思想的态度
C.倡导社会改良主张
D.赞扬自由平等在中国的实现
武昌起义前后,清朝地方督抚出身统计表
项目 类别 | 正途(进士、举人等) | 异途(监生、行伍等) | 新途(新式学生) |
武昌起义前在职督抚 | 79.2% | 20.8% | 0 |
武昌起义后新任督抚 | 2% | 5% | 26.3% |
据表,清朝地方督抚出身的变化( )
A.说明科举制出现重大变革 B.极大地刺激了资产阶级参政热情
C.有利于地方军阀控制政局 D.是当局政府面对危机的应急反应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鸦片战争后)中国人爽快地接受了英国人提出的值百抽五之核定关税,最简单的原因是,这个税率比现有的帝国税率还高,现有关税平均只有值百抽二到值百抽四,尽管非正规的杂费很高。”这一材料本质上反映出清朝统治者
A. 近代国家的主权意识模糊
B. 推行灵活务实外交原则
C. 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
D. 认为税率不高可以接受
梁启超指出:“科举制构成帝制中国的内在结构性动力,它沟通了官民阶层。数世白身者,一登龙虎榜,就可能出将入相;而官宦子弟,不解经书,无缘科场,则可能沦为平民。”这说明科举制的意义在于
A.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 B.打击了门阀世族集团
C.形成了社会向学风气 D.提高了官员文化素养
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内阁成为清代各衙门处理行政事务的缩影,从中可以体现清代
①衙门处理行政事务时有章可循
②地方政治自主性受到压抑
③政治决策封闭性特征更为明显
④官员处理政务时拘泥规制
A.①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