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标志是
A.《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B.万民法的出现
C.罗马帝国的建立 D.《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编撰
宋初以“重文轻武”为基本国策,大量提拔文人担任官职,这些受提拔的人主要来源于
A.开国功臣
B.皇亲国戚
C.科举考试
D.地方推荐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
材料一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1)“跪在地上办外交”的状况何时得到根本改变
材料二
(2)以上图片分别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哪些外交成就?
材料三 以“小球转动大球”而作为“破冰之旅”载入新中国外交史册的“乒乓外交”曾经备受瞩目。对此事件周恩来总理引用《论语·学而第一》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中国政府心情,并开心地说“现在,门打开了。”
(3)结合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成就,指出“门打开”后“有朋自远方来”的表现。
材料四 2001年底,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在中国的推动下,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2001年,中国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008年5月29日,是“联合国维持和平人员国际日”,2008年恰逢安理会授权向中东派驻第一个维和行动60周年。中国近年来对维和行动的参与和支持力度越来越大。
(4)从旧中国“跪着”办外交到当前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说明了什么?
实行民主政治是传统中国向现代转型的必然选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
材料二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
──赵翼《蘑曝杂记》
(2)结合材料二中指出军机处的主要职能和作用是什么?
材料三 孙中山说,清政府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够使那座房子免于倾倒吗?20世纪初的中国,一个声音变得越来越响亮,那就是——革命。此时的孙中山已成为一个坚定的革命者。他第一个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并始终坚持奋斗,成为20世纪推动中国发生历史巨变的主要代表。……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中央电视台《复兴之路》解说词
(3)材料三指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指什么?
材料四 第十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之。
第十三条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前,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体会议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摘自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五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各民族团结的行为。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各少数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4)材料四、五主要体现了我国哪些民主政治制度?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我国政治建设的发展趋势。
1992年10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海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了”九二共识”,这里的“共识”主要是指( )
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海峡两岸实现“三通”
C.反对国际反华势力和“台独”分子 D.进一步扩大两岸交流与合作
下列关于香港回归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 B.香港历史从此揭开了崭新的篇章
C.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D.是20世纪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