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450年前,整个旧大陆网络中的两条巨大的主干道最为突出。第一条从中国 北部到地中海和黑海沿岸地区。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从汉朝和罗马时代开始,不时输 送伊斯兰教、佛教和基督教,棉花、瓜类、樱桃和葡萄,枪炮、火药和马镫。第二条主 干线在某种程度上与第一条交通线形成了竞争,它从中国南部的众多港口启程,经由东 南亚的海岛,绕过马来半岛,伸入印度洋地区,最后抵达波斯湾和红海各个港口。中国 瓷器被运往东非,西班牙白银被运进中国的金库,威尼斯达官显贵们穿上了中国的丝绸, 而印度王公则挥霍着来自西非的黄金。
——编自(美)麦克尼尔主编的《全球史(从史前到21世纪的人类网络)》
材料二大约1500年后,世界各地区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从而把人们带入了世界近代 历史的早期阶段。这一阶段,几方面的全球化进程涉及世界各地的人们,影响着他们的 社会发展。一方面是动物、植物、疾病以及人群跨过大洋来到新的土地上,极大地影响 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已有的社会;另一方面是商人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创立了真正的世界 经济体系,农产品、手工业品以及其他各种商品都可以到达遥远的异地市场。此外,还 有印刷术和火药在全世界传播开来,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在世界上的广大地区赢得了越来 越多的皈依者。
——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著的《新全球史(1000-1800年)》
材料三1866年,一位见证了人类以电报为基础的“连接时代”降临的诗人,在他的 一首诗中写道:“跨过浩瀚渊深的海洋,两个强国握紧了宽大的手掌。人类还会出现更 好的时光,世界正朝着新的希望。高山再也不能像往昔一样,把彼此分隔在两旁;人 类的心已经连在一起,再也不用隔海眺望。……”自此,世界性的通信网络将人类居住的地球、所有的人口和生态系统连为一体。
——摘自(美)麦克尼尔主编的《全球史(从史前到21世纪的人类网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旧大陆网络中的两条巨大的主干道”的名称, 并从文明交流互鉴的角度简析“两条巨大的主干道”开通的历史意义。
(2)指出材料二提及的“把人们带入了世界近代历史的早期阶段”的历史事件,并依 据材料二概括这一事件对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和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3)材料三诗人描写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取得的哪项科技成果?结合所学知识, 简析此类科技创新在推动世界一体化进程中所起的主要作用。
牛顿和爱因斯坦是近代以来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分别创立了经典力学和相对论。它们的 共同之处有
①具有挑战权威的创新精神②注意正确的科学研究方法
③推动了近代科学技术产生④为技术革命提供理论基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明朝曲师钮少雅在其《九宫正始》文中写道:“弱冠时,闻娄东(太仓)有魏良辅者, 厌鄙海盐、四平等腔而自制新声。腔用水磨,拍握冷板,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 之徘徊,壮士闻之悲泣,雅称当代。”作者这一评价反映昆曲的艺术特点是
A.注重文学性、戏剧性 B.一唱三叹,旋律悠扬缓慢
C.贴近民众,清新活泼 D.精致细腻,专显悲剧之美
“没有自由竞争,便没有经济繁荣。但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下,为避免两极分化, 必须实行社会保障。不过还应当指出的是,必须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谋求生存的条件, 只有在自己做了最大努力仍不能维持生存的情况下,才能指望国家和社会的救援。所以 我的观点是实现绝对的市场公平与相对的社会公平”。下列最对应这一理论的模式是
A.英国“多市场,少政府” B.德国“社会市场经济”
C.法国“计划指导型经济模式” D.日本“统制经济体制”
1961年兴起的不结盟运动,是二战后国际格局变化的重要表现。其相关论述正确的是
A.完全扭转二战后美苏“冷战”两极格局 B.标志着国际上新兴经济集团的迅速发展
C.提出和平共处原则是代替冷战的唯一办法 D.认为一切国际关系的唯一基础就是不结盟
下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次战事的发生地。这次战事
冲绳岛战役
A.日本举国震动决定进攻美军基地中途岛
B.意味着盟国在太平洋战场战略转折完成
C.标志着日军的海空军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D.导致日本本土与南面外界的联系被切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