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年),裴耀卿为江淮都转运使,“益漕晋、绛、魏、濮、邢、贝、济、博(濮、贝、济、博四州皆在今山东境内)之租输诸仓,转而入渭。凡三岁,漕七百万石”;天宝年间(742〜755年),韦坚为水路转运使,于“关中漕渠凿广运潭以挽山东之栗,岁四百万石”。据此可知,唐代前期
A.山东成为京城供粮重地 B.由南至北的长途漕运发达
C.全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D.地方官僚机构的设置重叠
在黄巢起义的打击下,唐朝各地文臣出身的节度使或是纷纷被杀,或是狼狈逃亡,取而代之的或是地方武人,或是朝廷任命的武将,从而造成“天下诸侯,半出群盗,强弱相嗟……国法莫能制”的局面。这反映出黄巢起义
A.导致了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 B.促使节度使职权的进一步扩大
C.成为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D.削弱了朝廷对地方的掌控能力
“世族模式和庄园经济,从西汉中后期以降的数百年间,困扰历代治国者,……东汉政权的羸弱以及魏晋南北朝的纷乱,无不与此有关。一直到(隋唐)科举制的出现,才切断了世族繁衍的制度性根源。”材料意在说明科举制
A.推动了社会阶层流动 B.缩小了政治统治基础
C.根除了士族门阀政治 D.维护了国家稳定统一
陈寅恪先生评论,北魏孝文帝“变胡语、胡姓与胡名为汉语、汉姓与汉名,进入了汉化的实质问题,鲜卑贵族变为文化士族的道路打通了”。该评论认为孝文帝改革
A.利于提高鲜卑贵族的文化地位 B.打破了原有的等级制度
C.改变了鲜卑族落后的游牧生活 D.消除了民族之间的隔阂
东晋统治南方的时候,北方先后出现了一批割据政权,最主要的有15个,加上西南地区的成汉,合称为“十六国”,其中曾经短暂统一过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的是
A.前赵 B.前秦 C.后赵 D.北汉
秦汉王朝规定在“市”内进行交易的商人都要被编入“市籍”,如此才能得到在“市”内定居和营业的合法权。这一规定
A.利于稳定经济秩序 B.提升了商人的社会地位
C.拓展了“市”的空间 D.扩充了中小商人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