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表(部分)》
时期 | 内容 | 备注 |
春秋战国 | 牛耕、铁农具 |
|
都江堰、郑国渠 |
| |
测知二十四节气 | 有利于安排农事 | |
秦汉 | 耧车 | 提高播种效率 |
选种、育秧 | 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 |
魏晋南北朝 | 翻车 |
|
《齐民要术》 |
| |
隋唐 | 筒车、曲辕犁 |
据此可知中国古代农业的显著特点是
A.男耕女织 B.自给自足 C.一家一户 D.精耕细作
《中华文化史》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代表“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的人物分别是
A.孟子和韩非子 B.老子和韩非子 C.孔子和老子 D.孔子和墨子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载:“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镇压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代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材料描述的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礼乐制 D.郡县制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三次政治变革。与前两次政治变革相似,辛亥革命没有完成近代中国政治转型的任务,两次政治危机的爆发与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导致近代中国进入了十年军阀混战的时期,共和理想破灭。
——摘编自周泉《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政治变革的根本困境及启示》
材料二 辛亥革命不但是一次政治革命,也是一次文化革命,一次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阶级旧文化的革命。辛亥革命后,服饰纷呈,西装东装、汉服满服,应有尽有。民国政府成立之后,大力推行“剪辫易服”“废止缠足”等法令,传统的婚姻习俗和社交礼仪也发生改变。在教育方面,平民教育、美感教育、科学教育等各种教育思潮此起彼伏,教育逐渐走向现代化和科学化。
——摘编自冉婦《辛亥革命与中国社会发展的新模式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辛亥革命没有完成近代中国政治转型的任务”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不但是一次政治革命,也是一次文化革命”的理由。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国家政治体制,以君主作为权力主体表现得更为明确,规定和安排得更为周详体。举凡官制、人事、行政区划、立法、司法、财政、民政、军事各方面的主要权力均由皇帝亲掌之并独掌之。在封建社会晚期这样的特定时期,高度专制可能有助于贯彻政令,发挥国力,促进统一,但也必然造成专横暴虐,加重对人民的剥削和镇压,甚至助长昏愦和腐败,激化封建社会内部的矛盾,给社会发展造成巨大的损害。
——摘编自韦庆远《中囯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自明朝中期起,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美洲等地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成为普遍使用的货币,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也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聚。一些地方的人以经商闻名,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商业活跃,人口密集,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
——摘编自朱汉国《简明中国史》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初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并加以评述。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中后期商业发展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朝政治体制与商业发展的关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唐初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瓷器制作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无论是越窑生产的青瓷还是邢窑生产的白瓷,釉层均匀,浑厚滋润,深得世人喜爱。此时陶瓷主要是为了满足国内需求,没有开拓国外市场,进行对外贸易的意图。之后随着对外文化交流的密切,外囯使臣、学问僧、商人纷纷前来中国,唐政府也曾多次向外派遣使回访,“唐三彩”和其他精美的瓷器作为礼品,交流到各国。自九世纪前后开始,瓷器作为大宗商品远销海外。
——摘编《论唐、五代时期陶瓷手工业的成就及瓷器外销》
材料二 宋元时期制瓷业蓬勃发展,名窑辈出。运销海外的瓷器品种几乎包括了当时所有的生产品种,其中越窑青瓷、龙泉窑系青瓷、定窑白瓷、景德镇青白瓷最受欢迎,出口量很大。外销瓷器的产地也比其摩末明显增多,福建、广东等地出现了专门生产外销瓷的窑场。瓷器外销的过程中,制瓷技术也随之外传。宋元时期朝廷设立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雍宁四年,宋太宗谴内侍八人敕书金帛,分四纲,分往海外诸国,邀请海外商户来华通商。除朝鲜和日本外,南亚、西亚等地的制瓷业也在中国的影响下先后发展起来,据史料记载,十三世纪的波斯瓷器上发现过中国式凤凰纹饰。
——摘编自任荣兴《宋元时期中国瓷器外销述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至五代瓷器外销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元时期瓷器外销的显著特点和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