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的嬗变见证着中国的历史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以后)古代所称的东、西洋航线,大抵都以广州为始发港,东去可以到吕宋(今菲律宾),西去可以到东南亚、印度洋、波斯湾,以至东非等国。广州港地当东、西、北三江汇合点,是海港兼河港码头。广州很早就有很多外国人留居,隋唐时尤甚。宋时官府设“蕃坊”,建造房屋供外国人居住,并设“判官”一职,负责外侨管理和接待工作。宋代重修南海神庙碑文中也说:“先是此民、与海中蕃夷,四方之商贾杂居”。“蕃坊”所居多是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在“蕃坊”修建有伊斯兰教寺院――怀圣寺。据阿拉伯史籍载,公元787年黄巢进城时,波斯、阿拉伯等国的商人就有12万人。
——摘编自董鉴泓《中国城市建设史》
材料二 1922年9月,陈独秀发表文章指出:“中国还在‘造国’时代”,造国的方法,就是“组织真正的国民军创造真正的中华民国”。这个国民军“应该由全国被压迫的各阶级爱国者而不为私利私图的有力分子集合起来,号召全国各阶级觉悟的大群众组织而成”。中国现阶段“决不是哪一个阶级的群众在短期内能够壮大到单独创造国家的程度”,只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联合的国民革命”。
——朱汉国《<国民革命与北伐>序言》
材料三 建国以来,关于广州市经济建设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曾经有过八次提法……(4)1961年提出“把广州建设成为一个具有一定重工业基础的、轻工业为主的生产城市。”……(6)1979年提出“把广州建设成为一个以轻工业为主,原材料工业、支农工业协调发展,科学文化、对外贸易和旅游事业发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8)1986年提出“以外经外贸为导向,以工农业为基础,以科技进步为依靠,以轻纺工业和第三产业为重点,把广州建设成为具有强大的内外辐射能力、高度文明、多功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心城市。”
——吴振坤《对外开放经济发展战略比较研究》
(1)依据材料一,概述广州在当时中外经济交往中的地位。结合史实,说明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在古代中西文化交流中的贡献。
(2)依据材料二,指出陈独秀提出了怎样的救国方案?请结合20世纪20年代发生在广州的中国革命实践,论述这一方案的实际效果。
(3)概括在广州的发展方向上,材料三中的第八次提法与前几次提法有何不同?综合上述材料信息和所学,概述这些不同得以出现的历史和现实因素。
1949年初,美国总统提出了今后外交政策的“四点行动原则”,其中第四点是“新的大胆计划”,即“技术援助和开发落后地区(注:指亚非拉地区)的计划”,新闻界称之为“第四点计划”。下列项中,与“第四点计划”的实质最类似的是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铁幕演说 D.华沙条约
针对二战后建立的某国际组织,有人画了如下通俗漫画以揭示其主体职能。结合漫画和所学知识判断,“出借者”指代下列项中的
A.世界银行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欧盟 D.上海合作组织
1933年的一天,罗斯福欣喜地说:“在某些工厂劳作一周仅得到60美分,在某些矿山工作一周得到80美分工资的情况都成为了历史”。下列项中,有助于这一现象出现的是
①《农业调整法》的实施 ②《工业复兴法》的颁布 ③以工代赈的推行 ④《公平劳动标准法》的实施
A.②③ B.①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读下图(根据《世界经济考察:第八年》整理)。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图示说明的是在不同年份
A.各国军备支出在总支出中的占比 B.各国的国际贸易份额
C.各国占有的殖民地面积统计比较 D.各国失业率状况统计
在俄(共)布十一大会议上,列宁作报告说:“同农民群众,同普通劳动农民汇合起来,开始一道前进,虽然比我们所期望的慢得多,慢得不知多少,但全体群众却真正会同我们一道前进。到了一定时候,前进的步子会加快到我们现在梦想不到的速度”。这一认识
A.阐述了《四月提纲》的核心内容 B.背离了《布列斯特和约》
C.揭示了新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路 D.是斯大林模式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