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邓小平关于计划与市场思想的比较研究》中指出:斯大林承认商品交换的存在,承认价值规律的作用,但他却把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放在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计划根本对立的位置上;邓小平把计划和市场都作为经济手段,辩证地处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明确提出了中国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据此可知,斯大林和邓小平
A.都认为社会主义经济是新型的商品经济
B.都认为计划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点
C.都能够辩证科学地处理计划和市场关系
D.都是从当时本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出发
1992年邓小平先后视察了武昌、深圳、珠海等地,在视察途中主要阐述了
A.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B. “科教兴国”战略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D.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017年6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时强调,中俄应坚定遵循“上海精神”,巩固成员国团结协作,维护地区安全稳定,加大务实合作力度,不断提升上海合作组织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影响力。这反映“上海精神”
A. 促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
B. 有利于打造新型国家关系
C. 加速了亚洲各国的合作
D. 强调中、俄强化结盟关系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是一次关键性的讲话,正如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南方谈话’使我们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的认识有了新的重大突破。”这表明南方谈话
A.使对外开放出现一个新局面
B.肯定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取得的成就
C.彻底结束“左”倾思想的束缚
D.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指明了方向
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
A. 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 B. 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C. 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 D. 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是苏俄(联)1913—1925年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情况
材料二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
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周一良、吴于廑《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材料三 下图所示为1950—1984年中国、苏联粮食产量的比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俄农业政策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并说明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和苏联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并结合两国经济改革内容,分析出现不同趋势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