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
A. 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B. 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
C. 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 D. 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
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了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 )
A. 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 B. 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 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D. 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重大思想理论是引领中国不断前进的旗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思想——让中国人民站起来
材料二 邓小平理论——让中国人民富起来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摘自《邓小平文选》
材料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中国人民强起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以全新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充分彰显了科学理论的强大生命力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创造力,是当代最现实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
——摘自《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3年修订版)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革命的道路。
(2)材料二中邓小平阐明了什么观点?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中共十四大确立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是哪次大会确立的?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共同的思想精髓。
在中华民族为独立和富强而奋斗的历程中,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以其卓著的理论贡献和实践精神,成为站在时代前列的伟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强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
——大总统誓词
材料二 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造成军事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的革命阵地,借以反对利用城市进攻农村区域的凶恶敌人,借以在长期战争中逐步地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材料三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发展。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孙中山为之奋斗的革命目标。
(2)根据材料二,归纳毛泽东提出的中国革命道路。
(3)概括材料三的观点,说明材料三中的观点在中共十四大得到怎样的创新?邓小平理论被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哪次会议上?
(4)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举出三位伟人共同的精神品质。
2002年《香港商报》发表社评《纪念邓公南巡坚持与时俱进》,纪念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深远影响的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十周年。南巡谈话为改革开放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主要是因为
A.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 B.肯定了深圳改革开放的突出成果
C.明确了政治体制改革的路径方向 D.廓清了当时困扰国人的认识问题
长株潭一体化的设想已有多年,解放后不久就有人提议建立“毛泽东城”,改革开放后积极推行一体化建设,倡导“融城”,“十七大”后,最终被国家确立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试验区。“两型社会”的理念突出体现了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的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