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条约》第十一条规定:议定英国住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若两国商贾上达官宪,不在议内,仍用禀明字样为着。该条款反映出
A.英国尚未扭转官方交往劣势
B.中国传统华夷观念有所改变
C.中英条约签订以平等为前提
D.清廷完全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
A. 英国的船坚炮利
B. 西方列强加紧扩张
C. 工业文明迅速发展
D. 中国的闭关锁国
鸦片战争结束后,面对失败,很多民众思考的是自己做错了什么,而不是外部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在他们的理解中,“天朝上国”观念并无不妥,战败的原因是主事官员们的不作为。这一认识
A.科学分析了战败原因
B.实质上维护了清朝统治
C.掩盖了政府卖国行径
D.便利于投降派推卸责任
1841年,美国议员亚当斯发表演说:“一般的看法都以为鸦片战争不过是为了英国商人输入几箱鸦片,中国政府因其违法输入而予以查抄,但是我却认为这完全是错误的看法……战争的原因是磕头!”亚当斯认为鸦片战争的本质原因是
A. 中英双方关于外交礼仪之争
B. 东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冲突
C. 鸦片走私激化中英矛盾的结果
D. 中英两国关于双边贸易的分歧
据《晚清史》记载,1843年以后,广州对英国进出口贸易总值明显下降,而上海则逐年上升,并于1853年超过广州。这一现象与下列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哪一条款直接相关
A. 赔款2100万银元
B. 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
C. 开放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D. 开放苏州、杭州等地为商埠
郭廷以在《近代中国史纲》指出,以往所接触的民族,纵能凭其一时武力,乘中国之弊,以下图逞,彼此形势犹可相埒。近代所接触的西洋则大不然。除了强大的武力,尚有别具一格的政治组织、经济力量、高度文化,一旦彼此短兵相接,中国的藩篱为之突破,立国基础为之震撼。于是张皇失措,自处处人,两无是处,遂陷入悲运。材料旨在说明
A. 外族入侵都加速了中国发展
B. 甲午战争加速天朝上国观念的破灭
C. 战争改变远东和世界的格局
D. 近代战争促使中华民族反思与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