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唐代书法中“楷书”规矩之森严、法度之完备、风格之繁复令后世望而却步。另一方面唐代所孕育产生的狂草“纵放恣肆、奇宕瑰伟”,完全可以和楷书艺术平分秋色。这反映了
A.唐代草书否定了楷书的法度规范
B.唐书完全满足了时人的审美需求
C.唐书“既尚法又尚情”的艺术特质
D.唐代社会三教合一的思想格局
魏晋至隋唐时期,修造了山西大同云网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和甘肃敦煌莫高窟等石窟。这反映出
A.北方经济影响力上升
B.佛教影响范围扩大
C.道教文化的广泛传播
D.儒学正统地位削弱
魏晋南北朝的士大夫流行“清谈”,即不问现实政治,只讨论玄妙哲理,在行为上酒、不拘礼节,这股风潮一直持续到唐初。此种历史现象
A.说明佛道思想已是社会主流
B.严重阻碍文学艺术发展
C.导致社会道德水平严重滑坡
D.对儒家思想有双重作用
唐代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虽仕途失意,但在唐宋时期,他的思想和文学成就均得到极高评价。明代“唐宋八大家”提法出现后,世人则多将他视为文学家,对其思想成就关注较少。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
A.对其思想评价受明代通俗文学左右
B.政治成败决定了对其文学成就的评价
C.对其成就评价受制于特定历史条件
D.明代对其成就的评价比唐宋更加全面
韩愈谈到人生“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时,提到一些文人往往通过一种书体挥洒性情,某书法大家作品被其誉为“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堪称一代法书。韩愈所赞誉的书体是
A.小篆
B.楷体
C.行书
D.草书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海上丝路萌芽于先秦,正式开辟于秦汉,徐闻(今广东徐闻)合浦(今广西合)港成为始发港,远航印度洋,引发了以佛教、作物新品种为中心的第一次文化大交流。唐五代为其兴盛时期,广州为世界性大港,中外商贾云集。宋元时期海上丝路进一步发展,广州、泉州取得主港地位,并与阿拉伯世界建立起密切的商贸关系;还产生了海神妈祖崇拜,占城稻种由丝路传入中国,因而深刻改变了中国的土地利用格局。
——摘编自司徒淌纪、许桂灵《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演变》
材料二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13世纪末历泉州时,盛赞那是ー个“涨海声中万国商”的国际化大都市。唐宋以来,作为“天下货仓”的泉州制桐港,与东亚的高丽、日本,南亚的南洋诸国,以及波斯、阿拉伯半島及东非地区,都有商船贸易往来。泉州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向海外输送茶、丝绸,中国工艺技术,通过民间互动传播儒家、道家思想。海上丝绸之路深刻地影响着沿线国家和地区,甚至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许多国家崇尚中国器之风盛行,日本和英国先后形成茶道文化和下午茶文化。
——摘编自林华东《利益驱动,文明交汇——海上丝路的文化阐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特点及其原固。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