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民要术·序》中说,今采摭(zhi)经传,爱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起自农耕,终于醯(xi醋)醢hai酱油)(醯醢意指酿造、腌制之法),资生之业,靡不毕书,号曰《齐民要术》。”这段话体现了
A. 古代重视农业经验总结
B. 强调农业技术的重要性
C. 统治阶级对农业的重视
D. 农书与农业的关系密切
唐朝吴道子在创作宗教画时总是按照生活的逻辑,自由地对宗教人物作现实的加工如他在《送子天王图》中,将武将的脸型与唐代武土的面貌画的完全一致:他在干福的壁画里,把菩萨画成自己的样子。这表明吴道子的宗教画
A.注重表现人物的神韵意趣
B.达到了得意忘形
C.重视吸取外来的美术风格
D.蕴含世俗化倾向
梁武帝萧衍曾对某一书法艺术作了如下描述:“疾若惊蛇之失道,迟若渌水之徘徊。缓则鸦行,急则鹊厉,抽如雉啄,点如兔掷。乍驻乍引,任意所为。或粗或细,随态运奇。”最符合这一描述的是
A. 小篆
B. 楷书
C. 草书
D. 行书
有人认为,杜甫之所以成为诗圣,关键是他有宽广、伟大的“诗圣的襟怀”。这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南国旱无雨,今朝江出云”等诗句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据此分析,“诗圣的襟怀”的含义是
A. 对环境破坏的伤感
B. 热爱和平的态度
C. 对农业生产的关心
D. 爱国忧民的情怀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时代。”下列文化艺术成就彰显了这一时代解放特征的是
A.文人多画山水寄托分裂动荡之痛
B.戏曲象征虚拟表意的传统开始形成
C.书法尚韵重在表现自我追求风骨
D.小说着眼民风世情反纲常之道而倡
一方面唐代书法中“楷书”规矩之森严、法度之完备、风格之繁复令后世望而却步。另一方面唐代所孕育产生的狂草“纵放恣肆、奇宕瑰伟”,完全可以和楷书艺术平分秋色。这反映了
A.唐代草书否定了楷书的法度规范
B.唐书完全满足了时人的审美需求
C.唐书“既尚法又尚情”的艺术特质
D.唐代社会三教合一的思想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