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道教也受到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又“尊道”。这种现象从文明史的角度

A.反映了佛、道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B.体现了时局动荡对社会文化心理的影响

C.说明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交流融合

D.反映了儒家思想兼收并蓄和与时俱进

 

C 【解析】 “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佛教吸收儒学精神……道教也受到儒学影响……”,这种现象体现出儒佛道三者之间互相吸收学习,体现了文明之间的融合,故C项正确;东汉末年,佛、道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社会文化心理,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三教之间互相学习吸收,D项显然不符合材料主旨,故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据《爱日斋丛抄》载:“大概唐末渐有印书,特未能盛行,遂以为始于蜀也。当五季乱离之际,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天之不绝斯文,信矣!”这说明

A.唐代雕版印刷术已得到普遍使用

B.雕版印刷术的进步促进文化发展

C.学术文化的传播仅依靠手抄书籍

D.活字印刷的书籍逐渐得到了推广

 

查看答案

元朝书法之意表现为刻意求工的开式美的追求,如赵孟頫鼓吹“用笔千古不易”。明末清初的书坛呈现出放浪笔墨狂放不羁和愤世嫉俗的风气,如朱博山等人的作品表现出自我内在的生命和一种不可遏止的情绪表现。这种状况表明

A. 书法艺术具有求异求新的特征

B. 书法艺术具有时代的局限性

C. 明清时期的书法艺术不断完善

D. 书法艺术是社会现实的反映

 

查看答案

朱履贞在《书学捷要》中说:“书肇于画,象形之书,书即是画也……楷、真、草、行之变,书离于画也。昆虫、草木、山水、人物、黼黻藻绘、博采饰色,画异于书矣。”对这段话的理解准确的是

A.书画同源是中国古代艺术发展的重要特征

B.书法和绘画在本质上具有很大不同

C.书法艺术自由多样的线条具有特殊美感

D.绘画艺术注重景物的逼真摹写

 

查看答案

《齐民要术·序》中说,今采摭(zhi)经传,爱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起自农耕,终于醯(xi醋)醢hai酱油)(醯醢意指酿造、腌制之法),资生之业,靡不毕书,号曰《齐民要术》。”这段话体现了

A. 古代重视农业经验总结

B. 强调农业技术的重要性

C. 统治阶级对农业的重视

D. 农书与农业的关系密切

 

查看答案

唐朝吴道子在创作宗教画时总是按照生活的逻辑,自由地对宗教人物作现实的加工如他在《送子天王图》中,将武将的脸型与唐代武土的面貌画的完全一致:他在干福的壁画里,把菩萨画成自己的样子。这表明吴道子的宗教画

A.注重表现人物的神韵意趣

B.达到了得意忘形

C.重视吸取外来的美术风格

D.蕴含世俗化倾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