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设立,本是一种超常规的做法。这个无编制、无定员、无预算,名义上仅仅是皇帝的临时秘书机构,却实际上褫夺了内阁的权力,造成了中国特色的机构名实不符现象。”材料中的“临时秘书机构”
A.凌驾于内阁和六部之上
B.妨碍皇权高度集中
C.削弱相权对皇权的制约
D.强化君主专制统治
雍正帝在《大义觉迷录》中说道:“本朝之为满洲,犹中国之有籍贯。舜为东夷之人,文王为西夷之人,曾何损于圣德乎!”材料可以反映
A. 满洲文明源自先秦时的中原
B. 清初依然存在文化冲突
C. 儒家仁政思想惠及大江南北
D. 民族认同成为朝野共识
刘建军在《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中认为,中国古代天子传子,宰相传贤,权在官中。能在府中。这样的一种制度安排、其实并不失完美,但“官府分离制”最终被“官府合一制”所替代,这一变化主要说明
A. 中央集权趋势不断加强
B. 中枢机构行政效率相对下降
C. 政治开明程度日渐降低
D. 对皇权的限制监督逐渐细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字字体一览表
材料二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统一文字,统一后的字称为小篆。隶书相传为秦末程邈在狱中所整理,去繁就简,更便于书写。隶书出现后很快流行起来。楷书是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的,更趋简化。楷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最为流行的一种书体,一直沿用至今。后来民间又产生了草书、行书等字体,将它的实用性和艺术性最完美地结合起来。
——摘自香港学者林明峰博文《汉字演化历史与简化汉字的伟大意义》
材料三1909年陆费逵在《教育杂志》上发表《普通教育当采用俗体字》一文,首次向国人阐明简体字的优越性。这篇文章被认为是近代简化字运动的开端。192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通过了钱玄同的《减省现行汉字的笔画案》。1935年,国民党政府通令全国,推行《第一批简体字表》。但该表推行不久就遭到某些保守人士的反对而颁布了“简体字应暂缓推行”的训令,简化字运动夭折。但是,简化字运动在人民群众仍旧继续进行着,特别是红军解放的地区,到处都可以看到简体字。1956年国务院通过《汉字简化方案》以及《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开始正式推行汉字简化方案。
——摘自香港学者林明峰博文《汉字演化历史与简化汉字的伟大意义》
回答:
(1)依据材料归纳汉字演化历程的特点。
(2)分析新中国推行汉字简化政策的原因。
约成书于公元1世纪中叶的《九章算术》内容为:第一章“方出”、第二章“粟米”、第三章“哀分”(按等级分配物资或摊派税收的比例问题)第四章“商功”(各种形状体积的计算方法)第六章“均输”(以各种标准计算各地的赋税和分派工役等)等。这反映出《九章算术》
A.系统总结魏晋时期的数学成就
B.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目的
C.形成中国完整的数学理论体系
D.体现了统治阶层的实际需要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道教也受到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又“尊道”。这种现象从文明史的角度
A.反映了佛、道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B.体现了时局动荡对社会文化心理的影响
C.说明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交流融合
D.反映了儒家思想兼收并蓄和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