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唐六典》载,在长安城共有114坊,东市和西市各占2坊,每处坊、市皆有围墙。此外,110坊以朱雀大街为界由万年县、长安县分半统辖。东西市共4坊中,亦有城墙与其他居民区坊院隔开,正北面为唐朝中央机构所在地。这种布局体现了
A.中央和地方分片管理首都治安 B.政府对商人和市场的严格管制
C.长安是当时全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 D.中央机构“南面而王”遵循传统礼制
唐朝时期,为加强对地方监察,曾设立十道按察区(后增至十五道),由于部分按察使由驻在州刺史担任,故而监察事务与地方事务融为一体,“道”逐渐成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划。材料表明
A.加强对地方监察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监察官不能由地方行政官员兼任
C.监察制度变革推动了地方机构的调整 D.行政官员兼任监察官成历史趋势
唐太宗时期,孔颖达与颜师古等人受诏撰为《五经义赞》。又经诸儒考证,书始布下,每年明经,依此考试。玄宗时,初置玄学博士,习《老子》《庄子》等,亦曰道举,每岁依明经举。还亲自注释《道德经》颁示天下。这主要体现了唐代
A.主导思想由尊孔转向崇道
B.私家研究促进文化发展地证
C.宗教兴衰取快于皇帝喜好
D.政治统治借助多元思想
唐朝大多数藩镇的主要功能或“戍边”或“防盗贼”或“防骄藩”,为唐中央提供钱粮,有序地维持着整个国家机器的运行。有学者认为: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破坏了唐王朝的政令统一,但同时藩镇间相互制约,又维系着唐王朝的统治”。这表明
A.藩镇都是割据势力
B.藩镇公开与中央对抗
C.藩镇延续唐朝统治
D.唐政府掌握军事权力
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俸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吴兢《贞观政要·论君道》)材料反映了唐太宗的言论与哪一思想比较接近
A.以民为本思想
B.休养生息思想
C.峻法严刑思想
D.和忍求安思想
李世民曾与长孙皇后论及国事,后对曰:“妾以妇人,岂敢豫闻政事?”。武则天为唐高宗皇后,参与朝政,与高宗并称“二圣”。据此可知,唐高宗时期
A. 皇权走向了衰落
B. 国家核心决策过程异变
C. 出现“垂帘听政”
D. 外戚逐步把持朝中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