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中叶,在江南地区的濮院镇,“机杼为阖镇恒产,男女赖此养育……余若丝绸牙行,若市坊,并一切贸易莫不仰给于是”。这说明当时江南一些市镇
A.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发展兴盛
B.对外丝绸贸易较为兴盛
C.丝织业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D.传统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
《管子》记载:“今铁官之数曰:一女必有一鍼(针)、一刀,若(然后)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行服连轺(小马车)辇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由此可知当时。
A.各行业分工比较细致
B.铁器在生产生活中地位重要
C.官营冶铁业相当发达
D.精耕细作农业技术已经成熟
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中心之一。中国农业在其发展过程中有一系列发明创造。形成独特的生产结构、地区分布和技术体系,在农艺水平和单位面积产量等方面居于古代世界的前列。如表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
时期 | 内容 | 备注 |
春秋战国 | 牛耕、铁农具 | — |
都江堰、郑国渠 | — | |
测知二十四节气 | 有利于安排农事 | |
秦汉 | 耧车 | 提高播种效率 |
选种、育秧 | 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
A.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
B.精耕细作的模式形成发展
C.注重总结推广农业经验
D.注重农时,改进耕作技术
《中英虎门条约》第六款规定:“广州等五港口英商或常川居住,或不时来往,均不可妄到乡间任意游行,更不可远入内地贸易,中华地方官应与英国管事官各就地方民情地势,议定界址,不许逾越,以期永久彼此相安。倘有英人违背此条禁约,即听该地方民人捉拏,交英国管事官依情处罪。”这表明
A.清政府摆脱了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B.英国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
C.清政府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D.英国攫取了在华的重大权益
1900年6月,清廷以光绪帝名义向英、美、法等十一国宣战,而两广总督李鸿章、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人却在东南各省违抗“支持义和团”的诏令,使列强没有入侵东南的借口。他们的理由是清廷的宣战诏书,是义和团“矫诏”,胁持朝廷所下的“乱命”。据此可知
A. 汉族地主官僚抗清排满意识凸显 B. 清朝中央政府威权下降
C. 中央与地方开始出现分歧 D. 地方督抚缺乏民族精神
著名维新人士容闳与友人论时局时说:“汝以为义和团为乱民乎,此中国之民气也。民无气则死,民有气则动,动为生气,从此中国可免瓜分之局,……中国下层愚氓,民气已动,将及于士大夫。”容闳在这里
A.肯定义和团民众蕴藏的力量
B.认识到义和团运动发生的原因
C.强调义和团民众的愚昧无知
D.指明了义和团运动失败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