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唐中期以前,“客户”指外来户,在户口统计时与“土著”加以区分。唐中期以后,没有常...

唐中期以前,“客户”指外来户,在户口统计时与“土著”加以区分。唐中期以后,没有常产的贫民、佃户成为“客户”的新含义,而有田产的民户被称为“主户”。到了宋初,全国户口统计变为主户与客户并列。这些变化

A. 抑制了土地兼并的加剧

B. 适应城市经济发展

C. 顺应社会经济发展趋势

D. 导致均田制的崩溃

 

C 【解析】 材料中中国古代户籍制度从“主户”和“客户”分离到“主户”和“客户”并列,地籍逐渐从户籍中分离出去,这顺应了封建经济发展的需求,也顺应了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故选C。材料中涉及的是户籍制度的变化,而非土地制度的变化,故无法有效抑制土地兼并的加剧,排除A;材料并未描述农村与城市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排除B;土地兼并导致了均田制的崩溃,而非户籍制度的变化,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871年10月,俾斯麦通过帝国立法确立的“文化斗争”,禁止神职人员参政,认定结婚、离婚等民事行为不再受教会的控制,废除了与政府政策相悖的教会制度。这些措施

A. 清除了基督教在德国的影响

B. 体现了强烈的军国主义色彩

C. 客观上维护了德意志的统一

D. 否定了德国教会的积极作用

 

查看答案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特里维廉在他的专著《1688一1689年的英国革命》中,特别强调荷兰执政威廉入主英国的重要性,认为它是“欧洲所有的新教各族人民共同会合在一起来帮助和拯救英国,并成为英国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这里的“转折点”在此主要是指

A. 王权时代结束

B. 国王和议会之间形成了制衡的关系

C. 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

D.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查看答案

诚信审判是罗马法的重要原则,最初的“依诚信”完全依赖当事人的宣誓与承诺,具有浓厚的宗教誓言色彩,缺少实质性的法律评判标准;在之后的法律实践中,西塞罗将诚信更加具体化、可操作化,即用证据证明自己的“诚信”与“不明情况”。西塞罗的主张说明罗马法

A.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B.开始由人治走向法治

C.强调证据在法中的作用

D.具有灵活性的法律特征

 

查看答案

古希腊学者伊索克拉底说:“我们甚至在同一天对同一件事都会持有不同的态度。我们进入公民大会时所谴责的事情,却恰恰是我们在投票表决时赞成的事情;过一段时间,在离开公民大会回家的途中,我们又不赞成在这里表决的议案。”据此可知,在当时雅典

A.公民大会不能体现民意

B.民众决策具有情绪化特征

C.公民决策缺乏制度保障

D.公民的参政能力大为提高

 

查看答案

巡抚始于明太祖令太子朱标“巡抚”陕西。宣宗时,由于地方动乱,开始常设巡抚。巡抚职权不断扩大,不仅掌政,而且掌军,实际上已成为地方军政首长;但其中央官性质未变,还必须经常上京汇报军政事务。关于明代巡抚的设置说法正确的是

A. 明代巡抚已正式演变为地方长官

B. 明初地方“三司”制不利中央集权

C. 设置的最初目的是镇压地方动乱

D. 利于实施有效的行政节制和统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